第35章築關要緊(第1/4頁)
章節報錯
鄧州向城和唐州方城如今歸德王府管轄了,使南陽國向外擴張了一倍多,向北的邊境直抵魯陽關和方城山。
李裕研究地圖很久了。
長安方向有武關,洛陽方向有魯陽關,而方城山方向過葉縣、襄城達許州,最後直通汴州的開封,這是通達中原的要道。
朱全忠多次從這裡入侵荊襄,當務之急是要在方城山設關築城才行,否則這條通道長驅直入,那不是把自己的軟肋直接讓朱全忠捏著嗎?
這事很急,可又不能顯露出來。
他玩了個心眼。
給老丈人趙匡凝去了一封書信。
在訴說了家常之後,轉入正題。
“北方方城山有孔道長驅直入中原,為梁王所忌,婿以為應在此築城設關,雖工程浩大,但遺福子孫,望岳父大人上疏朝廷,准許築城。”
趙匡凝是老狐狸,一看就知道這是德王害怕朱全忠來打他,所以急著築城守衛。
他不怕麼?他也怕。
當初老朱就是從方城山進來的,幾天就佔領了鄧唐隨三州,自己連反抗的能力都沒有。
有了方城關守護那就好多了。
這個通道為啥沒人設城置關呢?
就因為這個通道太寬太平坦。
東西寬度達十五里,誰能築一道十五里長度的關牆啊?就是築了怕也守不住。
因此歷朝歷代都沒人在此築城置關。
趙匡凝兄弟一直對朱全忠忌憚,不敢過分得罪。
如今女婿要求自己出面做這件事,就是不想讓朱全忠注意他,自己這個黑鍋是背定了。
剛進入正月,趙匡凝的奏章就到了長安。
築城置關的理由很充分,多年來方城山是進出中原的要道,由於沒有築城置關,導致流失大量的關稅,使朝廷的供奉得不到保障,因此上疏請求批准。
崔胤正打算要荊襄幫著招募兵源呢,正好是個交換條件,再說了,你築不築城關我屁事,又不花我的錢。
同意。
李曄當然同意了,忠臣要乾點事,自己能不支援嗎?
這些操作在元宵節一過就批准了。
李裕發三城青壯三萬人,在方城以北的方城山下,挖土燒磚。
五千蠻兵也參加勞動。
剛進二月,方城山下就被挖出了幾個大坑。青磚也燒出了不少,碼在大棚裡。
你想想,三四萬人參加的燒磚運動得有多壯觀。
荊襄節度使府接到朝廷的回覆,立即徵發各州青壯足五萬去方城山下築城。
方城山上的樹木一時之間被伐的精光,變成了一個個光禿禿的山頭。
李裕的國府官員忙得腳不沾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