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豐收的季節。

南陽大地一片金黃。

男女老幼都上了田間,收割著今年的勞動成果。

李裕的新軍也有了成果。

士兵們已經有了默契,動作迅速協調,前進後退有序,不再是散兵遊勇了。

一大早,李裕從後院出來,就遇到了王遷。

“主簿,急匆匆的有事?”

“殿下,青州回信了。”

王遷從袖筒裡拿出一個匣子來。

五月底的時候,李裕曾派人給青州王師範送信,讓他來做媒,在信中還向他借兵五千,不知他會怎麼處理。

李裕展開信箋,一目十行。

原來,王師範在七月初收到了李裕的書信。對於這個德王,王師範心裡不是很待見,誰讓他篡位呢?!可畢竟是天家的嫡長子,該有的客氣還是有的。

信中寫道:“臣雖有隨侍左右之心,但路途遙遠,守土之責,不敢稍怠,有心無力。”也就是來不了。

借兵的事也因為與逆賊溫交兵,暫無暇他顧,待退敵之後,有迴轉餘地必赴荊襄助陣雲雲。

至於說逆賊兵圍青州,王師範堅稱,“臣定當死而後己,絕不降敵。”

王師範派不派兵不重要,李裕真想剿滅銀沙賊早就剿滅了,他是不想打草驚蛇,免得朱全忠警覺。

只要王師範不輕易投降就好,這樣朱老虎就騰不出手來去長安遷都。

兩人在前廳說著王師範的事,突然有信使到。

原來是自己的老丈人,荊襄節度使趙匡凝的急信,他要讓趙匡明帶兵去荊南,問李裕要不要去散散心。

其實,這次帶兵進入荊南可以說沒有什麼懸念,荊襄也是兵強馬壯,重點是水軍厲害。

只要大軍一入江陵城,雷彥恭必然要跑,可以說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拿下整個荊南。

之所以讓李裕跟著去,是有原因的。

自從李裕就藩南陽之後,趙氏兄弟與他結盟,看到李裕逐漸有了一千牙軍,有心驗看一下女婿的能力,練兵這麼久了,到底行不行?此次荊南之行是個好機會。

中原的河南道和畿都道都被朱全忠佔領,如今他正帶著主力在兗州、青州開戰,根本無暇他顧。

而在畿都道主事的張全義正在修葺洛陽宮城,為遷都的事忙活,哪有時間找李裕的麻煩。

上次魯陽關的事,在李裕一封道歉信下,也就不了了之了,張全義重新接收了魯陽關,也就不想節外生枝,讓天下人笑話自己欺負弱小的德王。

青州城平盧節度使節廳。

王師範眉頭緊皺。

自從他反朱以來,大戰不斷。

開始,朱全忠帶兵去了長安和鳳翔,河南道諸城只有少量的守軍,王師範一舉拿下了兗州城。

為了抵擋朱全忠的反撲,他又和淮南道的楊行密結盟。朱友寧帶兵大破王師範,淮南派出大將王茂章助戰,結果朱友寧墜馬,被青州小將張士趁勢斬首。

這就結下了死仇。

朱友寧六月份被殺,朱全忠七月就帶精銳殺到。

朱全忠是個老行伍,打仗經驗豐富。

他知道王師範唯一倚重的是大將劉鄩,於是先兵圍兗州,困住劉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