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雙姝(第1/3頁)
章節報錯
李裕借糧借錢的書信透過淯水的行船,三天時間就到達了荊襄節度使府。
接到書信,趙匡凝哈哈大笑。
“這個德王啊,還沒成親呢,就開始借錢借糧了。”
“呵呵,兄長,自家佳婿當然要幫了,我看還是我親自送去吧。”
“怎麼?你還要去南陽?”
“唉,自從回來和碧娘說了嫁入王府的事,這丫頭就跟我鬧,這可怎麼是好啊!”
“你呀,就是太嬌慣她了。”
“兄長,繡娘就沒意見?”
“她能有什麼意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的婚姻註定是要聯姻的。”
“他還真不少借,那你就去辦吧。”
趙匡明主動去操辦錢糧,這讓趙匡凝很欣慰。
根據德王李裕的指示,縣丞高適轉為王府掾(yuàn),從八品下升為正六品上,祿米一百石,錢二千四百,掌通判功曹、倉曹、戶曹。
縣尉李懷仙轉為王府屬,從九品下升為正六品上,祿米一百石,錢二千四百,掌通判兵曹、騎曹、法曹、士曹事。
主簿王遷轉為王府主簿,從九品上升為從六品上,祿米九十石,錢二千四百,掌覆省書教。
本來在他手下還有記室參軍事二人,掌表啟書疏,錄事參軍事一人,掌付事、句稽,省署鈔目;可這不是沒人麼,王遷暫時全管了。
相對應的各曹司佐也相應的增減對應,只是沒有提級。
別將魏艾轉為王府副典軍,從五品上,祿米一百六十石,錢三千六百。
方興升為王府右別將,李熊升為王府左別將,方良升為王府前別將,按上府別將記等,皆正七品下,祿米八十石,錢二千一百。
至於王府長史周寬,他可是兼著兩個職務,領取雙俸,王府長史從四品上,祿米二百六十石,錢四千二百,國令從七品下,祿米七十石,錢二千一百。周寬每個月的俸祿就多了,祿米三百四十石,錢六千三百,比從三品的祿米少了點,可錢比正二品的都多!
這樣的待遇,他能不玩命的工作嗎?!
這些人事變動匯成表章,直接送達了長安,只要批准他們就是朝廷認可的官員了。
所有人都很高興,誰不想升官發財啊!大傢伙各個幹勁十足!
三月初九,南陽縣城被一則南陽國府修渠令震驚了。
冬閒在家的壯丁可以去國府組織的灌渠工地幹活,給飯吃。
這兩年,縣衙也沒組織這樣的工程,很多人都在家裡捱日子。冬季農閒,沒活幹,還吃的不少。
如今有了修渠令,就有吃飯的地方了。
呼啦啦,一下來了四五千人。
修渠由司工佐帶著,沿著淯水往向城的方向,把原來的灌渠進行清淤和修葺。
還徵調了向城、穰縣、唐州方城的工匠,沿河打造提水車。
這回李裕也是大放血了。
提水車連工帶料,一架就得八十貫,沿著淯水從北到南,按照一百二十架的規模建造。
從向城與南陽之間的豐山開始,一直往南過南陽到新野,淯水有一百二十里的河段,每一里架設提水車一架。
這是因為時間關係,到了明年,李裕要做到五百米一架水車。
就這一百二十架水車,就要近萬貫的支出。這也就南陽是李裕的封地,換做任何一個官員怕都沒有這個魄力和能力來這麼幹。
三月二十,趙匡明親自押運著錢糧來到了南陽。
這次,趙匡明運來了襄字開元通寶五萬貫,稻穀十萬斛,這也就是水運,要是陸運得多少馬車?
這些錢糧,周寬不得不讓修渠的人都來轉運貨物,好在南陽的倉庫夠大,這才裝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