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終歸是差了路子,梁璟也只好寬慰幾句,孫徐自收拾起雜念,話題又轉回方才的切磋之上。

梁璟為二人斟滿茶水,好奇道:“方才孫兄所使的拳法,可是你們武館中的傳承?”

其實梁璟也是修行了才知道,似他們這種初涉修行的人,鬥敵相爭之時,並沒有什麼高明的招式。

翻來覆去也不過是些基礎的打法,遊走閃避、衝劈擋攔,不外如是。

像剛才梁璟所用的,便是大乾治下練的人最多的“太祖長拳”。

這門拳法他早先在《武經總要》上讀過,但當時不曾修行。

《修身命理篇》上記載有樁功、拳法、導引術等等,其中的拳法一篇,便有這門“太祖長拳”,上言道:此拳立勢高強,可做強身之法。

大乾太祖創下這拳,重在簡樸,雖無甚了不得的變化,卻正是如此,反而最適合天下普通人修行。

梁璟有靜觀己身的境界在,練起拳來,毫不費力;那諸多關鍵,他只練過幾次,便勝過旁人數月苦修。

再加上他一身的怪力,施展開來,倒有幾分橫掃千軍的氣勢。

孫任聽他問起,便苦笑道:“倒是要讓居士恥笑了。”

“我兄弟二人投了武館之後,不過剛得青帶,武館便關了,館中的秘傳武功,卻是無緣修行。”

一般武館中弟子,都是以“太祖長拳”打底子;再以武經七功入門,錘鍊體魄;等到得了綠帶,方能得授秘傳武學。

像白猿武館中的《白猿通背拳》,那廣德武館中的《鐵山掌法》,都是隻有弟子到了氣血雄壯之後,才有資格修習。

這種武學,一般都涉及到了氣血匯聚的功夫。不僅可以用來鬥敵搏殺,還可以作為煉皮的法門。

在武館之中,也是非內門弟子不傳。

梁璟復問:“那孫兄在武館與道門之中都待過,這二者之間,可覺得有甚區別之處?”

“道門與武館確實大不相同。”

孫任感慨道:“我等在武館時,以武經入門,為求一條綠帶,每日師兄弟都要對練數個時辰。”

“一旦輸的多了,就要去做苦活,灑掃庭院,經常連飯都沒得吃、覺也沒得睡。”

徐濟也在一旁接過話頭,嘆道:“我等本來也是修行武經七功的武徒。”

“只是入了道觀之後,講師多重樁功與導引之術,考核拳腳也最多隻是看看太祖長拳。”

他話中慨嘆,竟似有幾分怨懟。

武經七功,特指附在《大乾武經總要》上的七門功夫,傳行於世三百餘載,可以說是天下間練過人數最多的武功。

一般武館都要求弟子勤修其中幾門,多的都是要求七功同修。

但清河觀終究是道門宮觀,不重拳腳,只將一門太祖長拳作為觀中弟子的功課。

孫任連忙打個“哈哈”,與梁璟笑道:“觀裡的高人不講拳腳,便是要敦促我等多重視命功修行,不然道觀與武館有何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