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為了效率,梁憶也是有什麼說什麼,很直接,唐永提醒過她多次,她不為所動,覺得說話沒必要繞圈子,把事情處理好最重要,直到吃了一次虧。

那次,公司總部在調整一項年度獎勵機制,因為對工廠這邊影響不大,所以梁憶也沒多想。

正巧開會碰上一個銷售經理,和她聊天順便提到,說公司改動這些薪酬福利相關的,沒有徵詢員工意見。

梁憶便說了一句:“如果嚴格按照法規和公司規定看,這次的溝通做得不好,但是也要看具體怎麼改的,如果整體沒有減少,甚至是增長了,員工滿意,怎麼溝通都行……”

壓根兒沒留意的幾句閒聊,不曾想幾天後,總部便傳出說工廠這邊對這次改制有意見。

唐永找了梁憶,一開始梁憶還一頭霧水,直到唐永告訴她:“總部人力資源聽到訊息,說工廠這邊你反饋,溝通上按照法規看有問題。”

梁憶愣在那裡,這明明是斷章取義!

唐永:“這就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現實的教育,總是那麼印象深刻。自打那次後,梁憶說話謹慎許多,並且從少說、準確表達,慢慢演化到含蓄表達,就像這次和沈鑫鑫的溝通。

其實中心思想就一個:要感謝的人是唐永,不是文立國。

含蓄的說完,還得確保對方理解行動上的要求:不需要跟文立國彙報工作,安全紅線不能碰。

當然,關於安全的問題,梁憶強調再強調,不僅僅是為了唐永,還為了後續自己的工作。

回到辦公室,處理了郵件和系統任務,看看時間,已經快下班了。

宋恬笑著走進辦公室:“你那位朋友又到門口了。”

張策!梁憶皺眉。

“今天還要不要我幫忙?”宋恬問。

“沒事,我給他打電話。”讓他滾!

宋恬點頭:“需要幫忙就告訴我。”

梁憶道謝,然後關了辦公室的門,撥通了張策的手機。

“哈嘍!”張策的聲音聽起來很高興。

梁憶:“我還有點事,要加班,你先走吧。”

張策:“沒事,我等你,不急。”

梁憶:“你還是走吧,在門口影響不好。”

張策停頓兩秒,說:“那我先去餐廳,你自己開車?再忙飯總要吃的。”

“不必了。”梁憶拒絕,“今天我們也沒約吧。”

“那就現在約。”張策語氣輕快,“梁小姐願意賞臉一同用餐嗎?”

“不願意。”梁憶毫不猶豫。

兩人都頓在那裡,一會兒,梁憶先開口:“你為什麼老約我吃飯?”不等張策回答,繼續道,“想交朋友?我們不合適,當然,如果我自作多情了,那最好,以後沒事就不用相互應酬了。”

張策問:“梁憶,你怎麼了?是不是有什麼事?”

“沒有,我就是想明白了,我們不合適,老這麼一起吃飯不好。”

張策:“一起吃飯有什麼不好?”

梁憶:“浪費時間。”

張策沒說話。

“那就先這樣吧,我掛了。哦,你趕緊離開吧。”梁憶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