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陛下有令[vip]

誠然生祠已是登峰造極, 可那是立碑塑像,流芳千古的大好事唉!

官員不是沒勸諫過,結果拒絕來得很堅決, “弊大於利。”

就很灑脫……

不理解,只能照做。官員都不理解, 百姓就更不理解了,人們想到建立生祠時的艱難,還是早前士族為一己私慾和那時的安遠侯對著幹, 立刻懷疑官員從中作梗,妨礙王後威名遠揚!

老百姓可太知道這幫當官的了, 一個嘴臉, 貪, 就知道貪,官官相護貪色貪錢,都是一丘之貉,遇見個廉潔的簡直祖上積德。

也就是上頭那兩位壓著管得嚴,不然平陽指不定又跟錢家作威作福似得,水深火熱, 絕對沒好果子吃。

這官民關系……還不如塑膠。

沒法子,都是前人造的孽。

有人撐腰, 百姓腰桿也硬氣,各地聯合萬民請願,寄民心至王後兩府, 事情還鬧得不小。

無奈,當事人只得命人張貼告示澄清, 大致的意思是賺錢不易,心意收到, 鋪張就不必了,平日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遵紀守法,配合各地衙門做事,就是對她們最大的幫助。

告示蓋了王後兩府的大紅印,做不得假。

百姓大受觸動,“上一個說我賺錢不容易的是我娘……”

很難不對她們的君王生出好感。

官員心裡苦,殿下告誡他們代表了北安王後的形象,不能擺官架子也不能跟百姓計較……

一個個樂呵呵出面解釋兩位殿下的意思,提供些具體舉措,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大小便、冬季時分花點時間清掃積雪,點點小事從個人做起,長此以往,街道幹淨、出行便捷,有此變化,那二位殿下自是開心。

淳樸的百姓發誓定會做到以報王恩,淚眼婆娑的離去,看得官員五味雜陳,險些咬碎滿口牙,殿下固然很好,可百姓如此不信任,難道真是士族太差了麼?

還真讓人道心不穩啊!

塑像立碑是當世百姓的最高褒獎,也是許多官員奮鬥的目標,淩宴斷然拒絕有生産力水平不同導致的認知參差在裡面,然而……凡事就怕然而。

改革幫助很多人擺脫困境,同樣也妨礙了很多人的利益,當時間的齒輪轉動,總有一天她們會離開這片舞臺,後人一旦鬆懈,封建禮教隨時有可能捲土重來,那遍地牛鬼蛇神只會讓她們加倍奉還。

千年的閱歷擺在那,淩宴不通歷史,但看過新聞,她見過偉人的雕像被群起而攻,頃刻倒塌,也見過新社會發展數十年還在裹腦的現代人,甚至開封建倒車的也不在少數。

人這種生物,沒有優越感也要製造優越感,比完身高外貌,比內在,文化藝術都存在鄙視鏈,更何況地位和與之而來的財富,這種切身相關的更要鬥得你死我活。

階級鬥爭看不到盡頭,絕非杞人憂天。

真到那個時候,想都不用想,她們的雕像第一個被推,身後事更不用思考,會發展成絕對能給淩宴氣活的程度。

最重要的是雕像建立的好處也就那樣,可到傾覆之時,那象徵的意義就太可怕了。

這個世道,絕對不能回到那漫無邊界的黑夜。

除了精神,沒什麼是永存不朽的。

單靠一個人,無法永遠的維護統治,與其現在順應民意安置這份感激之情,不如隨著教材、史書傳給下一代,讓志同道合的人們團結起來,一起遏制階級鬥爭。

朋友多多的,敵人少少的。

這就是文化思想的重要性,諸多思量無法為外人道也,都傳給了鄉下小魅魔——個人崇拜要不得。

家庭教育時刻跟進。

就這樣,放開鐵器管制帶來的治安事件及後續風波很快得到有效遏制和妥善解決,不過長遠來看,還是離婚引發的問題更多。

刀子威脅旁人的時候理直氣壯,等迴旋鏢紮到自己身上,才發覺那所謂七出之罪有多離譜,罵聲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