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

這是希爾斯第二次見到土地神, 那個慈眉善目的塑像跟在從別人大村子裡請來的菩薩後面,被村民們用轎子抬著徐徐而來,鑼鼓喧天, 與過年的熱鬧相比也不遑多讓。

鞭炮噼裡啪啦炸開了花,紅紙屑中土地神與菩薩的轎子落地,眾人的閑談笑語紛紛止歇,隨即點燃香火香燭, 虔心跪拜。

今時今日的希爾斯暫時找到了與這個世界、這個村子和平共處的平衡點, 不再那麼排斥拜祭本地的神祗。

許多村民猶記得當初他不肯叩拜土地神, 不但沒遭到懲罰,還讓土地神顯了神跡。這會兒有意無意的也在等待著什麼。

可惜他們隱晦的期待註定要落空。

這次土地神沒有任何表示, 倒是勾起眾人的記憶,提醒村民們那個外來的西域人曾得到過本地神明的認同。

在或多或少保留著信仰的人們眼中,希爾斯和田小森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沒有遭遇什麼阻滯,便是有神明的功勞。

有念及此,拜祭的誠心倒是更足了。

擺醮一擺至少要兩個時辰,希爾斯留在曬谷場上看著東西,田小森早早趕回家開始忙活飯菜。

時間趕,只有他一人做不了多五花八門的菜式,農村地方最重要是實在,不必要搞華而不實只好看那套。

所以他做的幾樣都不複雜, 香芋燜花腩, 提前做了好幾份上過蒸著了。脂肥芋糯, 赤『色』醬汁充分滲入,讓其齒頰留香而不肥膩;

麥菜滾豆餅,今兒一大早希爾斯就起床把豆餅抹了鹽醃製——廚房裡的活他就能幹幹這個,等田小森回家後洗淨切塊,煎至兩面金黃起鍋備用,麥選單獨炒熟再重新放入豆餅加水燜熟,最後調味簡單勾個芡,清甜嫩滑,豆餅的口感與麥菜的甜脆相得益彰,既有份量又兼顧了營養。

還有本村很愛吃的一道白菜腐竹炒黑木耳。

玉米百合蘿蔔做的金玉滿堂是甜的菜品,最後當然少不了一大鍋炒米粉和清米湯。

往年田家從來沒招呼過誰來吃年例,自己果腹都難,今年就不同了,不但招待了相熟的人家,也請了僱用的那些村民。

為此他們添置了不少新碗新盆,還借用了一些不做年例席子的村民家的桌椅。

擺醮差不多結束,張小天幫著拎東西,跟希爾斯老大一起回了田家。

得了邀請或自詡有交情的人都陸續來了,年例席子沒邀請也能去吃,不過田小森這家情況有些特殊,也不是人人都拉得下臉去自來熟。

希爾斯放好東西,幫田小森端菜和招呼客人。

他招呼客人特別簡單,不溫不熱地杵在那兒,誰來了就往某張桌子揚揚下巴,來者迫於其氣勢,乖乖聽令去分配的位置上坐好,然後等上菜開吃。

張媒婆嘬著花了大價錢做的銀絲義牙,腆著臉混了進來,還帶了個人。

此人正是水洞村另一個媒婆,姓陳,叫陳順英,人稱英嬸。她卻是主動上門來的,不過湊巧半路上遇上張媒婆,都是吃保媒飯的人,少不免寒暄幾句,便一起進了門。

田家的小灶臺不夠用,只得在院子裡臨時搭了土灶,肉在裡頭蒸著,香味飄散出來引得好些人饑腸轆轆。

張媒婆嘗了幾顆桌上的花生,便不吃了,“哎,我這牙金貴著,不能吃硬的,還是等等燜肉吧,那個軟和我吃著才好。”

她的牙可是從京城回來的大夫做的,補牙如生,牛骨打磨的義齒仿似真牙,用細銀絲攀綁著,比空洞洞的缺口好看多了。

就是咀嚼時不大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