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17章
17
還債還的是錢,而非人情,世上最難還的是人情。
所以田小森還捎上了自己做的肉丸,路上遇見走村的貨郎,還買了點糖。
一種實惠點的大黑糖,另一種買得少的叫丹桂酥糖,由芝麻桂花飴糖等材料做成。
大黑糖用粗紙簡單包裹,丹桂酥糖卻用的是紅紙,上面還有店鋪的印戳,可見後者更貴,是專為希爾斯買的,也有小孩子的份。
有肉有糖,在水洞村可算是頗為體面的禮數。
第一戶去的是張聚富家,感恩的話不多,但句句發自肺腑。
“我以後一定會好好報答你們的恩情。”田小森堅定地表決心。
“這話見外了,以後多走動,我們就是你的哥嫂。”張大哥黎大姐是直爽人,收下了錢和禮,順手又給田小森塞了幾把水靈靈的菠菜和雞蛋。
田小森特地買的丹桂酥糖很少,統共才五塊,不可能每戶都送,自己留起來兩塊,餘下的三塊送給張大哥的三個孩子。
“大哥,小天呢?”張家大兒子和小女兒都領到了糖,剩下調皮的老二不見蹤影。
黎大姐抱著小女兒,小姑娘害羞地窩在娘親頸邊,小小聲地說:“二哥去山上玩了。”
黎大姐無可奈何,“那小子太皮,管都管不住。”
於是只將糖果留下,“妹妹要藏好你二哥的糖果,等他回來給他哦。”田小森難得跟小姑娘聊上兩句,笑道。
小姑娘點頭,無視大哥眼饞的目光,將自己和二哥的酥糖都塞進了自己的衣襟裡,逗得大家直樂。
田小森去的第二戶人家,當家人叫張廣輝,家裡媳『婦』姓李叫秀蓮,都比田小森大十來歲,田小森叫他們張叔蓮嬸。
張廣輝有些生財的本事但脾氣很硬臭,小時候得了陳阿婆的關照,看在阿婆份上對田小森挺仗義,奈何他媳『婦』李秀蓮跟那個李土根有親戚關系還偏袒,便不太待見田小森。
田小森若是沒帶上吃的當禮數,李秀蓮能橫挑鼻子豎挑眼,凳子都不讓他坐。
張廣輝對自己媳『婦』的的言行舉止不甚滿意,但他又很回護家人,最後只能私底下對田小森致歉。
田小森很理解他的難處,自己是受助的一方,不多想不多言。還了錢道了謝便告辭了。
有兩戶人家對田小森很熱情,但其實他們借給田小森的錢是最少的,如今卻最積極地藉著這層交情打聽種植甜豆和周家的情況。
田小森能說的都說了,沒有藏私的打算,也沒有那個必要,早晚村裡都會跟周家打交道,種什麼怎麼種,很快就會得到廣泛推廣。
然而,有不少人覺得他種甜豆有秘訣,讓甜豆更好成活更強壯,只是自私記仇不肯透『露』。
田小森撓頭,他問心無愧坦『蕩』『蕩』的,不理那些閑言碎語。
最後一家叫張文陽,比田小森還小幾歲,生活卻比他好不少。張文陽親娘早逝,父親沒續弦,一心將他撫育成人,將他寵得有些嬌氣,但人不壞。
田小森去他家敲門,沒人來應。張文陽的爹是個勤快人,估計在水車那邊忙著。張文陽想考取功名,平時窩在家裡一心只讀聖賢書。
今兒不在?
匆匆行走在黃土村道上,路過別人的田埂,村民跟田小森打招呼,“早,忙啥去啊,著急忙慌的。”
田小森愣了一下,似乎還沒適應走在路上有人與自己打招呼,想了想,試著問道:“我有事找張文陽,你見過他嗎?”
“噢,他在水車那邊。”村民忽然曖昧一笑,“一大早就去盯著你家那個什麼希,眼都不眨。”
水車工地處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男人們忙碌的身影在山林河邊穿梭不斷,三三兩兩相互配合著,時不時發出發力的吆喝聲。
女人們就地壘灶,煮了一鍋接一鍋的粥水,攤涼了挨個送到手上。
粥裡用的是周家供應的精白米,用量不多,堪堪讓開水有了米氣而已,卻也很受大家歡迎的,粥水比開水更解渴,沾了好米的香氣,滋味也比涼白開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