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北軍巔峰兵力二十六萬有餘將近二十七萬,可稱三十萬大軍,號百萬雄師,你如此慷慨激昂義正辭嚴,卻只派出十萬?”李氏皇族的李慶餘眸光一瞥,他已經有氣頭在身上,此刻忍不住譏諷。

“鎮北軍歷經戰事,只有二十餘萬,十萬已是一半!”趙無疆側眸斜蔑李慶餘:

“十萬可以支援北境和西北邊境...

也可踏平京都!”

趙無疆此話一出,群臣都被趙無疆的殺意所驚到!

愈來愈多朝臣目光打量趙無疆,這個曾經在京都荒淫無度的好色世子,這個看似藉助鎮北王之威的二世祖,此刻所展露出的銳氣,直逼當年在江湖中掀起腥風血雨的鎮北王!

而趙無疆在提及大夏混亂,邊關戰火時所展露出的鐵血殺氣,也讓他們彷彿看到了當年鎮守邊關,保家衛國的鎮北王!

這對父子倆的鐵血之氣如出一轍,都是同樣的具備壓迫感!

如今鎮北王步入年邁,但是趙無疆此子的銳氣卻依舊刺得人眼神疼!

不少臣子心緒起伏,從趙無疆率兵造反,到趙無疆如今歸京,他們印象中的趙無疆,依舊是之前隱忍的趙無疆。

關於趙無疆的認知他們都只停留在過往,一直認為趙無疆不過是承蒙父輩餘蔭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如果沒有父輩餘蔭,沒有鎮北王的舊部支援,趙無疆如何呼叫鎮北軍?

呼叫不了鎮北軍,又如何走到現在?

所以他們在沒有見到今天這樣的趙無疆之前,骨子裡,自始至終,都帶著對這個二世祖的那一絲絲輕蔑。

可是他們今天親眼看到的趙無疆,卻是銳不可當,鐵血之輩。

趙無疆在闡述鎮北軍的局面,鎮北軍踏平京都後,確實會面臨十一大宗族本宗的圍剿,從而成為甕中之鱉!

但是鎮北軍同樣也可以無視將來的險境,直接踏平京都!成為亂局中一方割據勢力,自立門戶!

趙家父子尤其是鎮北王趙霆嘯保家衛國多年,是不願意看到大夏分崩離析的。

所以趙無疆願意談,願意坐下來和解,願意共商大事。

可如果不願意談,趙家父子倆也完全可以打!

這便是趙無疆回應李慶餘這句話的意思。

李慶餘哼了一聲:

“西域呢?東海呢?南境呢?”

盧氏宗族之人已經想明白了,盛夏閣的權勢,盧氏一定要握住,他聲援趙無疆:

“雲水盧氏,願派出族兵一萬五,再聯合江湖勢力,爭取抵禦東海戰亂!

不知你們隴西李氏,能拿出多少?”

“哼!盧管,本官勸你別被牽著鼻子走...”李慶餘又被打臉,他很是不爽,但話還沒說完,以儒學聞名的趙郡李氏之人也站了出來:

“我們趙郡李氏,願出人出力出錢,救濟西南三州!”

“夏北王氏亦會出兵,趕往南境和東南沿海。”王有財沉聲:

“攘外必先安內,但是眼下嘛,需要同時進行。”

“你...你們...”李慶餘氣得快炸了,他知道這些宗族想要表現,想要展現同心同力,更是隱隱在孤立他們李氏皇族!

袁志邦揹負雙手,聽著耳旁文武百官的建議,他沉聲道:

“本官袁志邦代表諸位同僚,皆會為大夏出力。

有錢出錢,有兵出兵,會整合府兵,協助大家攘外安內!”

忽然之間,長風在大殿內呼嘯,劍氣澎湃,眾人差點被吹得人仰馬翻。

趙霆嘯一步步走向已經長大的孩子,與孩子並肩,他背對眾人,氣勢如淵:

“本王會親自領兵,護我山河!敵寇莫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