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採選(第1/2頁)
章節報錯
「陛下,他人可敗,可陛下不能敗,一次也不能。」夏內宮之中,尚書省右僕射洪無忌對楊淵說道。
夏朝會之上,東閣祭酒鄭義欣提出,趁燕內亂,大舉進兵北伐,克復中原,克復祖宗江山社稷,可位高權重的洪無忌一通訓斥,此事也就「再議」了,也可以說是不了了之了。
朝會之後,洪無忌生怕夏帝楊淵再生疑慮,生怕此事再起波瀾,於是便連夜覲見楊淵。
其實洪無忌並非不想北伐,克復中原,克復祖宗江山社稷,洪無忌全家被燕軍殺害,此仇還未報呢。可報仇雪恨與爭權奪利相比,就顯得沒那麼重要了。
夏朝廷此時基本上就是兩派或兩黨相爭,也就是北歸黨與江東黨。
江東黨當然就是居於江東之地的世家大族,而北歸黨就是北方世族。
覆巢之下無完卵,洛陽陷落,王朝傾覆。依附於夏生存的北方世家大族遭受了沉重的打擊,為了苟全性命、保全家族,他們背井離鄉,舉家南遷,大都來到了富庶安定的江東之地。
北方大族積蓄力量,重拾家族輝煌,當然就與「地頭蛇」,在江東這片土地上耕耘、經營多年的南方世族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蛋糕就那麼大,北方大族分得多了,南方世族當然就會分得少了。守家待業的南方世族,憑什麼要分一杯羹給你北方大族?
夏朝廷初遷江東,雙方為了抵禦北方胡狄的入侵,還能聯合起來,共同禦敵。北方胡狄虎視眈眈,隨時可能南下。南北世族一味的對抗爭鬥,江東地區戰火不停,於雙方都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可此時夏、燕和議,戰事稍歇,雙方就又開始爭鬥了,時中國亡官失守之士避亂來者,多居顯位,駕御吳人,吳人頗怨。
而掙脫的焦點就是土地等方面的利益,位高權重者,當然能夠攫取更多的土地與利益。
夏帝楊淵對江東世族採取的是既拉攏又打壓的策略,對北方大族採取的卻是扶持的策略。原因就是江東世族樹大根深的,已經威脅到了皇位,曾經還有江東世族以「清君側」之名起兵,差點顛覆了楊淵的皇位,楊淵自然就深為忌憚,甚至可以說恐懼江東世族的勢力。
燕內部紛爭不斷,夏又何嘗不是如此?
借北方大族打壓江東世族,造成的後果卻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北方大族不斷侵蝕江東世族在土地等方面的利益,使得江東世族恨其如仇寇。
江東大族霍家不願、不甘將其女霍婉柔嫁給洪無忌,就是這種矛盾的集中體現。
江東世族重提北伐,克復故土一事,無非是為了藉機重新洗牌,壯大勢力,攫取權利。
你們北方大族不是要恢復故土嗎?最好你們都去北伐算了,最好皆死於胡狄的鐵騎之下,也省得來搶我們的土地。
楊淵聞言點了點頭。
洪無忌之言很有道理,也基本上算是替楊淵考慮了,起碼楊淵是這麼認為的。
那些人無論戰勝或戰敗,都可以做官的,區別便是,是在燕做官還是夏做官,而楊淵一旦敗了,他的皇帝還有得做嗎?到時候只怕是皇位不保,性命堪憂。
「陛下,休養生息,以圖後舉,此為長久之計,需徐徐圖之。」洪無忌又說道:「而皇嗣不繼,方為國之大事也!」
楊淵並非無法生育,反倒是頗能生育,但卻是一口氣生了七八個公主,卻無一名皇子,而皇位無人繼承,在這個朝代中,確實是件大事。
「哎,洪卿,此事朕...亦是無可奈何啊。」楊淵被洪無忌說到了心中痛處,不禁長嘆道。
為了此事,楊淵甚至已經說了,誰能生出皇子,便立誰為貴妃,甚至成為皇后。可後宮的那一眾嬪妃,卻連
連產下公主,無一人能生出皇子。
「陛下勿憂!」洪無忌聞言說道:「採選!陛下可詔聘公卿以下子女,以備六宮。採擇未畢,權禁斷婚姻。」
宮中嬪妃們無法生出皇子,就可採選大臣之女,充作嬪妃,採選庶民之女,充作宮女。撒開大網,總有一個能生出皇子吧?
洪無忌此言還有報復霍家,報復霍婉柔之意。
你不是不願意嫁我嗎?那麼就讓你進宮,至於進宮之後的命運,就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宮女千萬,其中飛黃騰達者或者說是得善終者,卻是少之又少。
「洪卿...」楊淵聞言有些猶豫的問道:「此舉...是否會引起朝臣之非議?」
採選也就是選秀,必然會引起大夏國一片雞飛狗跳的。
遍選大臣或民間女子入宮,挑選貌美色麗、素質上乘的女子入宮服侍皇帝,無論是選上或者沒有選上的,其女子之命運必然是無比淒涼的,到時候只怕是,大夏國的有女之家,是家家自危。
採選過程之中,也必然會生出搶奪、索賄等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