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奉詔討賊(第1/2頁)
章節報錯
夏彭澤湖
彭澤湖又名彭蠡、彭蠡澤等,地處夏江州郡、豫章郡、鄱陽郡三郡交界處,為夏第一大湖泊。
“大將軍,賊軍戰船,賊軍戰船!”
此日夏軍一名小校於一艘巨大的樓船的望杆之上,手指湖面向著夏討逆大將軍閔武彥大聲稟報道。
“三條哨船出,再探!”討逆大將軍閔武彥緊盯著湖面大聲下令道。
北方諸胡躍馬中原,連年大戰,使得中原諸地及江南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百姓們鬻妻賣子,卻仍是無法生存,於是江南諸地,舉事者甚眾,其中勢力最大的一支義軍,陳國、黃崇率數十萬佔領彭澤湖,瀕湖置寨,據湖為險,兵農相兼,陸耕積糧,打造車船,練兵水戰,與夏朝廷對抗。
夏朝廷為了剿滅陳國、黃崇所部,於是命閔武彥率五萬精兵進剿,加上隨軍州郡兵、民夫等,隊伍號二十萬大軍。
這也就是夏急於與燕議和的重要原因之一。
欲攘外者,必先安內,燕胡殘暴,大軍南下與夏作戰,燕當然是想踏平江南,覆滅南夏,不過燕大軍於牛渚大敗,因而此時燕覆滅南夏是不可能的了,燕胡隨後就轉為擄掠為主。
而陳國、黃崇等江南義軍,卻對夏朝廷充滿了仇恨,他們焚官府、城池、寺觀、神廟及豪右之家,殺官吏、儒生、僧道、巫醫、卜祝等有仇隙之人, 認為殺人就是“行法”,劫財就是“均平”。
陳國、黃崇所部義軍更是扯起來造反的大旗,立朝國大豫,設官職,官員的名稱、服飾、儀仗等還與夏大體相同...陳國號“東萊聖皇”,黃崇號“聖相”,陳國的龍舟之上還擺設龍床、龍簟和金交椅等,與夏天子同,並提出了“天下舉公,萬民均等”之口號。
如此,夏朝廷如何能夠容忍?夏朝廷君臣上下將陳國、黃崇等義軍恨得牙癢癢的,欲滅之而後快,因此夏朝廷命閔武彥奉詔領二十萬水陸大軍進剿,欲首先剿滅陳國、黃崇及所部義軍,江南其他的義軍便將會群龍無首,自然就會做鳥獸散了。
閔武彥奉詔領二十萬水陸大軍進剿,連敗陳國、黃崇及所部義軍,但並未傷其筋骨,於是雙方集結大軍,主要是以舟師為主,此日於彭澤湖之上決戰。
“嗵...嗵...嗵...”
“嗚...嗚...嗚...”
陳國、黃崇所部義軍,兩百餘艘大小戰船,率先出擊,鼓聲如雷,號角連連,向著閔武彥大軍的水寨逼了過來。
閔武彥命舟師戰船出寨迎敵。
陳國、黃崇所部義軍以五十艘巨大的艨艟戰船為先鋒,率先突陣,而這五十艘巨大的艨艟戰船卻用鐵索連在了一起,義軍士卒於艨艟戰船之上可躍馬,可列陣。
艨艟戰船用鐵索連在了一起,當然有著巨大的優勢。
水戰之方式,無非就是撞擊、接舷戰、箭鏃等,水戰之兵器,無非就是床子弩、拍杆、箭鏃、投石機等,因此五十巨大艨艟戰船用鐵索連在一起,如山嶽般的,撞擊突陣,是無法抵擋的,但這種方式唯一的弱點便是,易被對方火攻。
不過火攻也受風向、距離等影響,而陳國、黃崇所部義軍為了防止夏軍火攻,也做了許多防備措施的,如船帆由蒙皮製成,上面還澆滿了水,其效果雖不如普通的船帆,但火箭想點燃蒙皮卻是不太容易。連線戰船的鐵索也是活釦,若被點燃了,是可以迅速分開的,但這一切還是要看廝殺之時的情況的,如漫天火箭飛來,將五十艘艨艟戰船全部點燃,此時就不易分開了,且分開之後,也無半點作用了。
閔武彥將見方五十艘艨艟戰船橫衝直撞而來,於是下令道:“命驍騎尉翟彪領一百飛蛟戰船,左進,搶佔上風,左翼襲敵側後,命遊擊將軍王茂才領一百飛鶻戰船,右進,亦搶佔上風,右翼襲敵側後,多備火箭、火蒺藜、火油等,餘者正面迎敵!”
飛蛟戰船是個小型戰艦,可載士十至二十不等,是用輪槳驅動的一種車船,雖載士不多,但勝在機動、靈活,速度也是極快,被稱為“水上輕騎”。
隨著閔武彥一聲令下,傳令官號旗搖動,兩百餘艘飛蛟戰船在夏兩名將領的率領之下,分左、右向著義軍戰艦包抄而去,而閔武彥率主力戰艦為中軍,向著義軍戰場疾駛而去。
此時天氣晴朗,天空萬里無雲,微風,湖面之上微波盪漾,能見度極高,因此義軍哨船遠遠就望見了夏軍舟師分左、中、右包抄而來,於是或派出戰船迎敵,或命水鬼下水,欲鑿沉夏軍戰船。
“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