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正視著段大老闆的眼睛,鄭重地說道:“明代傑出的軍事家戚繼光曾經寫過‘封候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詩句,他一個封建王朝的軍事家尚且有這麼高的覺悟,我作為一名組織成員,還是想效法先賢一二的。”

“明白了,如果你真的能夠做到的話,那這個功績就太大了啊,我先代表組織謝謝你。”段大老闆頷首讚許的說道,“不過,一年新增加1億美金,

這可比增加1億馬克難多了,你真的能辦到嗎?說出來讓我參詳參詳一下,說不定我也能夠幫你解決實際的困難。”

“好的,我的銅業公司不是一年能夠盈利2億馬克嗎,扣除公家的分紅和1億馬克的捐款,還剩6千萬馬克,我一分不留,準備再捐3千萬馬克給公家,用於往米國派留學生。

剩下的3千萬就存下來,準備明年在津國一次性再上馬5萬噸粗銅的產能,這就解決一大半的問題了。”

“嗯,這個辦法到是可行,3千萬馬克往米國派留學生,會不會多了一點?”

“不多,我準備把留學生的學費和生活費用全包下來,讓他們安心的學習,不要去打什麼零工,唯一的要求就是學成之後要為公家服務二十年,還要籤合同,否則就要賠償高額違約金。”

“嗯,這個不好。”段大老闆聽了直搖頭,“我明白你的意思,生怕有一些學生學成之後不肯回來,但是還是要相信咱們的學生,

那樣的人畢竟是少數,再說了強扭的瓜不甜,留得住人留不住心也沒用,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至於說不要讓他們去打零工,也不是什麼好辦法,他們人都在國外,真要有貪財的人去打零工,咱們也管不了,再一個完全脫離了實踐,也不是什麼好事。

還不如和公家的留學政策保持一致,往米國多派一些人,基數大了,學成歸來的人也就多了,好處更多,你說呢。”

“大老闆高見。”三藏心悅誠服的點頭。

“還有另一半的問題,你準備怎麼解決?”段大老闆饒有興趣的看著三藏。

“我在東倭不是有一條144總噸的漁船嗎,一年差不多也有5億日元的盈利,我準備一半用來投資,

一半用來購買大貨輪,交給遠洋公司經營,利潤三七、四六或者五五開都成,這就能解決不小的問題了。”

“這倒是個好主意,不過你怎麼會想到買貨輪呢?”

“大老闆,我委託婁曉晨剛剛和楊局長談好了在津國上馬1萬噸鉻鐵冶煉的專案,往後是要運回國內銷售的,沒有自己的貨輪不方便。”

“嗯,這個小楊,這樣的大事也不向我彙報。”段大老闆羊裝生氣的說道。

“哈哈,您就別裝了,這個主意不是您給出的嗎?”三藏微笑的看著段大老闆。

“好好好!你繼續說。”

“津國生產的5萬噸粗銅要從坦國達港運到西獨漢堡港,這個業務也是可以爭取下來的。另外,我在津國還買了7500畝上好的土地,

今年上半年就剩餘了一百五十萬斤上等小麥,運回國內還不夠運費,我就在當地賤賣了,實在是太可惜了,

往後有了自己的貨輪,就可以直接運回來了。往後有機會我還準備繼續買地,對於咱們來說,上好的土地怎麼都不嫌多。”

“確實,這很有戰略意義。”

“現在我又策劃了一個專案,準備從津國搞羅得西亞紅柚木,有了自己的貨輪會很方便。”

“紅柚木?準備用來做傢俱嗎?這能賺到大錢嗎?”段大老闆疑惑的問道。

“能,我準備加工成木製品,出口到東倭去,這個專案弄好了基本上就解決問題了。”三藏信心滿滿的說道。

“好吧,我不問了,做生意你是專業的。不過光幹這些活的話,貨輪恐怕會虧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