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號,週二。

華頓盛,哥倫比亞特區。

昨天開會,今天正式上班的國會老爺們,迎來五角樓的集體拜訪。

北美防務副長播放了徳北第一艦隊與意呆利海部主力的對決,以及徳北駐愛琴海基地的實彈演習的錄影。

藉助間諜衛星拍攝的畫面,經過後期處理增強,不僅可以看清維拉迪摩指揮艦搭載的v3max發射裝置,還可以瞭解泰伯利亞級的武備部署。

徳北全新的海戰理念導彈對轟、導彈攔截、導彈就是一切,令略懂軍事的北美國會感受到了土豪爸爸帶來的壓力。

不是北美太弱,而是毛熊解體後,北美製海權的威脅急劇下降,許多先進的戰略計劃被取消,許多即將開工的武備建設被調整,許多大額撥款被削減。

猶如被譽為北美海部21世紀主力艦的萬噸大驅‘導彈武器庫’,簡稱武庫艦,被降為dd21,成為sc21的子計劃。

sc21,也就是交給通用電氣研發,通用電氣又交給漢堡港建造的‘朱姆沃爾特級’,則成為北美海部未來的主力艦,用於取代現役的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

而採用電推系統,主要用於支援地面部隊,從海洋向陸地進行武力投放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相比擁有海空作戰能力的泰伯利亞級,沒有反導系統,沒有獨立作戰能力,更無法在海洋中迂迴作戰。

作戰理念不同,戰艦用途不同,雙方一旦遭遇,北美肯定吃大虧,甚至連航姆叢集都有可能淪陷。

北美軍部很想重啟dd21導彈武器庫,用於針對泰伯利亞級,但一套戰艦方案,從誕生,到完善,再到試驗、論證、建造,至少需要五年。

現在徳北崛起,東歐軍備競賽,時間上已經來不及。

所以,雷蒙提出的‘以買辦削弱徳北軍事力量,拖延對方發展速度,增強我方軍事實力’,就成了最佳選擇。

國會老爺們看到雙方戰艦的差距,再仔細品品雷蒙的建議,認為很有道理。

因為美刀來自印鈔機。

拿一堆廢紙換取實打實的戰艦,沒有什麼比這更合適。

只是北美最近攤上一大堆事兒,各方面都要花錢,國會老爺們現在兜裡比臉還乾淨,即便印鈔機24小時加班,也跟不上花錢的速度。

於是,眾人討論之後,一致認為,徳四終將敗亡,與其支付真金白銀,不如打白條。

也就是專門給鐵皮公司發行一筆五年期美債,北美開走戰艦,等到第五年,鐵皮公司拿到本金和每年3.6%的利息。

但實際上,參考徳北的發展速度,以及福爾曼表現出來的野心,尤其東歐已經開始軍備競賽,徳四根本撐不到第五年,最多三年就會爆發。

等戰爭打響,北約+歐區聯盟圍攻徳北,正義消滅邪惡,徳北敗亡,鐵皮公司破產,北美趁機宣佈徳北債權轉讓無效,今後沒了債權方,北美等於少了一大筆債務,順便得到大量武庫艦。

國會老爺們的如意算盤打得啪啪響,最終決定一步到位,直接採購30艘泰伯利亞級驅逐艦,再定向發行1700億美債。

如此,徳北拿到30艘泰伯利亞級驅逐艦的訂單,勢必要全力生產,而生產需要資金,需要材料,需要人工,又會延緩徳北海部的發展速度。

說不定戰爭打響,徳北猶如徳三,海部弱的掉渣。

而為了避免徳北拿這三十艘戰艦打北美,眾人還制訂了‘建造進度達到70%,必須轉移到奧斯汀福爾曼第三造船廠進行舾裝’的交易條文。

徐飛不知北美國會的想法,只是站在徳北角度考慮問題。

美刀屬於信用貨幣,未來徳北肯定跟北美走向對立面,咱能相信敵人的信用?

如果現在拿到幾千億美債,等打起仗來,對方還會給咱兌換?

所以,北美採購5艘以內,可以用美刀結算。

但若購5艘以上,必須拿資源交換。

雷蒙不是傳話筒,也不想當傳話筒,來的時候,小布和國會準備了兩套方案。

一是拿美債找徐飛採購,這叫交易。

二是拿利益找福爾曼商談,這叫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