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這是我第二故鄉!(第1/7頁)
章節報錯
大表哥最終還是被工程師拖上前往非區的基洛夫。
據說走的時候,其老家的門框都被扒拉下來,牆皮也被扯掉一大塊。
這讓徐飛很是懷疑,大表哥想要新房子。
旋即又對其表現十分不滿意,他還想著從小吹到大的偶像,能在員工面前做個爽快的漢子,給自己漲漲臉呢。
哪曾想這麼拉垮。
「若非本廠長注重輩分,非得把咱哥倆的先後順序改一改,以後我當表哥,你做表弟。」
之所以讓大表哥走那麼急,甚至連安保部鍛鍊環節都省了,主要是徐飛看到德克薩斯快要收割的玉米,忽然想起,地區不同,氣候不同,需要的農作物種子也就不同。
雖然自家尚未在非區拿到土地,但種子專家卻要提前趕過去試種,然後再根據土壤性質、蟲害狀況、旱澇程度等等,培育新品種。
而非區天高皇帝遠,他又信不過外人,大表哥顯然是最合適的那個。
徐飛安排完這些,心情還算不錯,乘車來到奧斯汀的科技中心矽丘。
網際網路泡沫之後,IT企業十去八九,半導體產業損失慘重,矽谷遭受巨大沖擊。
德克薩斯這邊地價便宜,稅費偏低,電力設施發達,加上環境也不錯,就成了IT企業的新據點。
猶如小縣城和魔都。
一個IT企業在魔都混不下去,保留一間門頭負責對外業務,其它部門遷居小縣城,所有支出降低,換來的就是利潤大幅度上升。
至於員工願不願意來。
萬濤前往魔都時曾經說過一番話:
高階人才都是跟著企業走,中低端人才沒有誰不可替代。
軟體開發,高階人才出設計方案,中低端人才蹲在電腦前24小時擼程式碼,然後改方案、擼程式碼、改方案、擼程式碼……改不完滾蛋,擼不完裁員,就這麼簡單。
而這些擼程式碼的人,或許大多隻懂最粗淺的邏輯和01的意義,然後憑藉EDA的三大系列,晶片設計輔助軟體、可程式設計晶片輔助設計軟體、系統設計輔助軟體,來完成手裡的工作。
他們不懂電路,不懂佈局,不懂佈線,不懂敲進去的程式碼是什麼意思,更不會懂晶片、光學、雷達、射頻訊號,只知道這麼做,可以設計出單機片或者相關軟體。
甚至許多技術骨幹,也只會寫個HTML。
所以,程式界流傳著一個潛規則,「只要程式碼可以執行,千萬不要再去動」。
也所以,EDA工具越來越貴,擼程式碼的薪資越來越低,資本壓榨越來越狠。
估計只需十年,程式設計師就會淪為低廉勞動力,老闆們則變成另一種形式的包工頭。
而在北美,網際網路屬於新事物,酷似一個國家展開大規模基礎建設,到處都是新專案。
包工頭拿到專案,壓榨越狠,賺到手的錢就越多,拿到的專案也就越多。
所以,這些包工頭陸陸續續住進價值3億美刀的奧斯汀濱海莊園,而員工們卻被乘務員硬生生推進新修的電軌車,站在擁擠到無法轉身的車廂裡,從20公里外的小鎮,趕過來上班。
因為這邊房租昂貴,消費水平又被老闆們無限拉高,自身薪資卻是小縣城水平。
以至於越來越多的程式設計師,為了省房租,不得不以加班為由睡在公司,吃著泡麵,過著令外界看著體面的生活。
徐飛遙望從車站湧出來的IT精英們,彷彿看到了十年後的華夏。
恍忽中,他又想起張世仁,也就是昔日倭島外貿商,現在自家採購原油的專案主管,以前說的那個「輪迴理論」。
十年前,北美什麼電
影火爆,現在拿到華夏翻拍,肯定賣爆票房。
十年前,北美什麼服裝玩具火爆,現在拿到華夏翻造,同樣賣爆。
十年前,北美什麼東西流行,現在拿到華夏兜售,依舊賣爆。
同理,現在華夏什麼產物興起,十年後拿到三哥,照樣賺錢。
眼前的網際網路,似乎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