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星局勢千變萬化,這邊打完,那邊打,但始終繞不開三個話題。

種族、信仰、資源。

而在巴爾幹地區。

希臘作為歐區文明起源,肯定是希臘人。

黑山、波黑、塞爾維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則屬於斯拉夫人。

希臘人、斯拉夫人,與北邊的冰熊有一定的血緣關係,並擁有一個共同的祖母維多利亞,又共同信仰基督的東正派。

奧斯曼帝國就不一樣了,自稱土雞人,信仰尹斯教,自身也不屬於巴爾幹地區,跟某位祖母毫無血緣。

當奧斯曼帝國雄霸地中海,希臘和巴爾幹諸國,便遭到血腥的壓迫、剝削、屠殺。

直到1912年,巴爾幹諸國,在堂叔琺國,姨母英格蘭,表舅沙俄的支援下,掀起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一起對抗奧斯曼帝國,

戰爭勝利後,希臘獨立,並佔據小半個愛琴海。

愛琴海是母星島嶼最多的海洋,大約有2500座島嶼。

希臘好不容易站起來,又有那麼多親戚來捧場,便打算拿下整個愛琴海。

加上北邊的保加利亞,對戰後利益分配也感到不怎麼滿意,於是次年爆發第二次巴爾幹戰爭。

結果,希臘還沒準備好,主動挑事的保加利亞就戰敗了。

到了這個時候,巴爾幹諸國連續打了個兩場戰役,有的丟了人口,有的丟了土地,有的欠下一屁股債,對最終結果,全都不滿意。

於是,準備第三次巴爾幹戰爭。

為了確保勝利,保加利亞找了個奧匈帝國。

黑山、塞爾維亞一瞧,連忙拉來擁有共同血脈和共同信仰的沙俄。

奧斯曼土雞有點慌,以抵抗沙俄的名義,與徳國結成同盟,又逐漸向奧匈帝國和保加利亞靠攏。

希臘眼看就要被包圍,慌忙派出自家國王,也就是丹麥王子,先找到姨母大英女王,與英格爛簽訂軍事協議,接著憑藉自家國王娶了沙皇孫女,跟沙俄遞交協議,後來又找到支援自家搞獨立的堂叔琺國,也簽署協議。

至此,保加利亞、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徳國,成為同盟國。

沙俄、琺國、英格蘭、希臘、塞爾維亞、羅馬尼亞等等,成為協約國。

然後一不小心玩脫了,爆發了一戰。

打了許久,同盟國戰敗,徳國面臨鉅額賠款,奧斯曼帝國解體,保加利亞縮了回去,奧匈帝國也分崩離析。

希臘作為協約國,幾乎躺贏,不僅佔據了整個愛琴海,還將海岸線推到土雞陸地邊緣。

用一句話形容:今後土雞乘船出海,都要看希臘臉色。

並且,土雞還要向希臘支付一筆鉅額賠償款。

憋屈麼?

肯定憋屈,徳國為了不還錢,緊接著開啟二戰。

但土雞一直沒贏過,內部又剛剛經歷軍事證變,硬生生忍住了,沒有加入軸心國。

等二戰結束,世界各國的疆土,大部分得以確定,並組建了母星聯合會議,土雞也就失去拿下愛琴海的機會。

再後來,母星各國簽署海洋公約,執行12海里的海岸線規定。

希臘一瞧,哦吼,我的島嶼跟土雞陸地接上了。

再用一句話形容:希臘把收費站,建在了土雞大門內,土雞還沒出門,就要給希臘交錢。

土雞肯定不樂意,大夥都是12海里,我的海岸線向外延伸,你之前佔據的那些島嶼,應該歸還給我們。

希臘對此只回復了倆字:戰爭!

甚至透過官方媒體表示,寧願傾全國之力,戰死最後一人,也不允許丟給土雞半寸土地。

然後雙方就打了起來。

空戰、海戰、搶灘登陸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