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

這個時空當中,司馬懿的名聲並不好。

甚至在很多人的眼裡,他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人。

比如說劉曄,再比如說荀或,還比如說荀攸,又比如說董昭……

這些厲害人物之所以會這麼想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他勸進了。

有人或許會說,勸進有什麼大不了的?

陳群不也一樣勸進了嗎?

不一樣。

哪裡不一樣?

簡單來說就是,司馬懿是勸進當中最為熱情的人。

熱情到幾乎跟後世明朝的那個名為姚廣孝的道衍和尚差不多。

看到這些的時候,估計很多人都會覺得不可能,甚至還會覺得,這是在胡說八道。

因為道衍和尚的名聲,那是真的好。

不僅好,而且絕對能算得上是大明的一塊招牌。

但實際上說起來,道衍和尚的名聲之所以會那麼大,有兩個基本的原因。

一,朱棣成功了。

二,他沒有求名利。

當然,嚴格來說,其實還有第三點。

元朝末年的時候,很多儒生的氣節跟東漢末年那是完全不一樣的。

前者提倡愚忠,後者則是有著氣節。

什麼是氣節?

最起碼來說,你司馬懿不能那麼上躥下跳,更不能那麼的熱心。

當然,更為關鍵的是,曹操還答應了。

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了。

因為如果像是歷史上一樣,曹操一開始沒有答應司馬懿的勸進,那他的名聲大概還會好上那麼一點。

而且也必定會得到曹操、曹丕、曹叡等人的重用。

在這個被重用的過程當中,司馬懿便可以透過自身的能力,一點點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力量了。

歷史上就是這麼發展的。

若非如此的話,歷史上的曹叡也不會讓他做託孤重臣。

可現在的情況不一樣啊。

以現在的形勢而言,漢室的氣數,雖然看起來已經盡了。

可實際上,卻並不盡然。

最起碼來說,漢室還有荀或這麼一個守門員。

且不說他到底是出於什麼想法諫說曹操的,最起碼他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還有荀攸。

他本來就是今年才死的。

可現在呢?

這倆人都沒死。

這兩個人都沒死的結果,也就代表著以他們為首的勢力,還很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