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孔融的優勢(第1/3頁)
章節報錯
有一說一,孔融的這個身份想要造反……
咳,匡扶漢室,那真是再簡單不過了。
簡單到只要收幾條臘肉就能成事。
就是這麼的簡單。
有人或許會覺得不可能,但如果真的不可能,歷史上的曹操又為什麼要殺孔融呢?
要知道,歷史上的曹操,絕對可以說是氣吞天下、大勢已成。
哪怕是篡位,也都不會受到太多的阻攔了。
只不過曹操沒有這麼做就是了。
因為沒有必要。
畢竟來說,那個時候的曹操當不當皇帝真的已經沒有太大的區別了。
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那時的曹操完全可以稱之為實權太上皇。
想弄死誰就弄死誰,哪怕是劉協的老婆、老丈人……孩子,也都沒有一點一滴的難度。
這樣的實力,當不當皇帝有什麼區別嗎?
顯然是沒有的。
可就算曹操已經勢大如此,但他卻還是把孔融給殺了。
為什麼?
只是因為他曾經當過諸侯?
當然不是了。
曹操手底下又不是沒有當過諸侯的人。
比如王朗,這位在全盛時期那可是連曹操最忌憚的孫權都能硬碰硬的存在,可他有一點事嗎?
沒有。
不僅沒事,反而還在魏國建立以後歷經三世,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到了司徒位上。
再比如說張燕,這位更是重量級。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張燕甚至都不能被稱之為諸侯,他完全就是跟天下諸侯格格不入的‘賊寇’級別。
他的結局呢?
不僅自身沒事,兒子還襲了爵,富貴三代。
再說鮑信,早年也是一方諸侯,雖然死的早了一點,可他後人的結局也可以說是很不錯了。
史書記載:‘邵有父風,太祖嘉之,加拜騎都尉,使持節。邵薨,子融嗣。’
縱觀整個曹魏集團,混到持節這一步的有幾個?
寥寥無幾啊。
就這寥寥幾個,大部分還給了曹家或者夏侯家的自己人。
從這一點來說,曹操其實是有容人之量的。
雖然不多。
要不然的話,他也就不會胡亂殺那麼多人了。
當然,這也是政治需求。
但孔融被殺,卻絕對不是因為政治,而是因為他真的有反心。
這一點,其實看孔融最終的罪名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