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陳逢不願意留在襄陽坐鎮。

主要是吧……

他也不知道該怎麼選擇了。

因為陳逢自己都覺得,兩個選擇……也就是攻、守這倆選擇,那都是相當不錯的。

如果非要讓他決斷……

這根本不可能!

畢竟來說,他陳逢又不會直接出城衝陣。

負責衝陣的人,一定會是文聘、鄧芝這樣的人。

既然如此,他又怎麼可能會在什麼都不知道的情況下,下達一份命令呢?

所以思來想去之後,陳逢最終決定,將這份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才去做。

也就是說,如果文聘覺得可以出城莽一波,那就直接去。

如果文聘、張存或者鄧芝等人覺得不行,那就好好地守城。

具體怎麼做,交給這些專業人士就行了。

是的。

文聘想錯了。

陳逢壓根一點算計都沒有,就只是想要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罷了。

不過這不重要。

重要的是,這份決斷是文聘下的。

這就說明,他肯定是有一定信心的,否則的話,他無論如何也不會下定這樣的決斷。

當然,如果出了問題的話,陳逢肯定還是會背鍋的。

他總不能害了文聘。

畢竟來說,如果他不背鍋,而且文聘又做錯了的話。

劉備集團本就不多的大將,恐怕當場就會減1。

但這些都已經不重要了。

對於陳逢來說,現在最重要的就只剩下了一件事。

為什麼還沒魚上鉤?

當著兩個妹子的面,這破魚一點面子都不給……

這種情況下,他是不是要發動十萬大軍一起來垂釣?

畢竟,對於釣友來說,上不上鉤不重要,重要的是絕對不能丟了臉面。

要是空軍,那可就太丟臉了。

最關鍵的是,由於他這一手太過於裝逼,有很大機率會被記錄到史書上。

更為關鍵的一點在於,這一幕很可能會由於太帥,之後還可能會登上課本。

也就是說……

‘初,曹仁伐襄陽,逢於城外釣魚,不獲。幸而此戰大勝。’

‘小朋友們,你們知不知道當初某某史學家為什麼要寫這一段啊?’

‘老師告訴你們,這是因為某某史學家要告訴我們,陳逢在此戰當中耗費了極大的心力,因此才會連魚都釣不上來……’

‘當時陳逢的心境,大概就是……明白了嗎?背熟了,要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