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漢相!”

“備為亂臣!”

“子吉緣何不投我而就備?”

“……”

這是一封曹操在看完了卻月陣之後發給陳逢的書信,信中很是懇切地表達了自己求取賢才的心情,同時也表達了自己沒有篡漢的野心。

至於什麼奸賊之稱,則大多都是旁人的無端指責,他之後肯定會以正視聽云云……

然後又說,作為一個聰明人,陳逢不該看不到這些……看到了這些卻還不投靠,便顯得不夠聰明。

最後則是說了一些雙方之間互送禮物的趣事,以及曹丕、曹彰、曹衝等人對他這個‘同齡人’的好感。

從內容上來說,這封勸降書信除了顯示出曹操想要認陳逢當晚輩、並且偷偷以長輩的口吻教訓了一番之外,倒是並沒有太大的問題。

但陳逢只是大略地看過之後,便很快地去掉了當中並不重要的一些小關節。

隨之,他就發現了問題所在。

“曹操這是氣急敗壞了吧?”

看著書信中一州刺史的承諾,陳逢不由小聲滴咕起來。

這份承諾太大了。

大到根本不是他這樣寸功未立,且年紀尚輕的人所能承受。

但曹操還是將承諾給了出來,言辭懇切,絕無半分虛偽。

從這一點便不難看出。

曹操已經發現了卻月陣的厲害之處,同時也發現了自己短時間內無法攻破卻月陣的必然。

相對而言,像是信中拉扯關係、長輩口吻之類的……則都屬於發現了這一問題之後的發洩。

“在這般氣急敗壞之下,還能給我這等超高禮遇……該說不說,曹操的胸懷,確實不是普通人可以想象的。”

想通其中關節以後,陳逢忍不住滿臉欽佩地讚了一聲。

“若是一般人,大機率已經從了……但很可惜,你遇到了我。”

過後,他輕笑著搖了搖頭,便心平氣和地寫起了回信。

“公既自稱漢臣,又緣何囚天子於許?”

“公自稱忠良,為何接連屠城?百姓無辜,蒼生無辜?”

“逢雖無智淺薄,卻也不願投效楚霸王之流,否則……公若烹我?我當如何?公若烹我親卷,我又當如何?公若屠我家園,我又該如何?”

“……”

“公既知無法破陣,何不早早退去?”

“莫非想與我在戰場之上飲酒作樂呼?”

“然據我所知,此處並無人婦,公又如何作樂?”

“逢對此百思不解。公若有暇,可否回信為我詳解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