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一年,末。

張遼獨領一軍南征江夏,僅數日時間,便連克數縣,逐漸顯露其威震一方的將才。

陳逢得知訊息以後,再度諫言劉表,重提曹操即將北征之事,希望能夠徵召兵馬。

他的這般表現,看起來比忠臣還要忠臣。

但最終……

自然是失望而歸。

因為劉表還是沒有半點要出兵的想法,或者說……他本來還有的那一點想法,直接就被張遼的可怕給嚇退了。

當然了。

實際上來說,張遼這一戰,可不僅僅只是嚇到了劉表那麼簡單的。

這一點,陳逢也是在看到恐曹症患者逐漸增加之後,才恍然明白過來的。

要問他是怎麼知道的?

很簡單。

因為自那之後,荊州幾乎所有勢力的管理,將他的府邸門檻都快要踏破了。

這些人就只有一個意思。

別再勸劉表出征了,也不要再給劉琦灌輸什麼伐曹的念頭了……

總而言之,他們的意思就只有一句話。

伐曹?你陳子吉把握不住的。

不如跟著我們一起投降曹操,或者綏靖曹操……因為只有這樣做了,大家才有安生日子好過。

在這些人的勸說下,陳逢漸漸地放棄了勸說,再度恢復了每日的摸魚行徑。

當然,這只是表面。

實際上,他跟劉備之間的往來,那是越來越密切了。

在此期間,他們討論最多的,便是該怎麼去伐曹,怎麼給曹操來一下狠的。

劉表和劉琦都得知了訊息,但他們卻根本不當回事,都覺得陳逢只是想過過嘴癮……

恰好劉備一方都是堅決的伐曹派,於是乎兩者就匯聚到了一起。

這般情況,他們又為什麼要阻攔呢?

畢竟不同意陳逢出兵,難道還不允許人家嘴上跟別人嘟囔兩句了?

又不是勞改犯,怎麼可能管的這麼嚴?

就算是勞改犯,不也還得讓人看看電視或者新聞,稍稍放鬆一下。

在這期間,最高興的當然就是劉備了。

他雖然本來就不擔心陳逢會換一個人投奔,但隨著後者在荊州所做的事情逐漸發酵,他多多少少還是生出了那麼一丟丟擔憂的。

這就像是曾母投杼的故事一般。

但當陳逢跟他的聯絡愈發緊密之後,這一點點的擔憂,自然也就消失不見了。

於是乎,陳逢的生活,便再度恢復了以往的那般枯燥乏味,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