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劉備的反應與回答,陳逢沒有感到絲毫意外。

甚至可以說,這本就在他的預料當中。

畢竟,劉備先前既然能夠接受隆中對,那就一定可以接受更好一些的隆中對。

他陳逢找的是老闆,又不是在找聖母。

真找聖母,直接策馬往西,一直跑到羅馬的高盧多好啊?

那地方特產聖母,大機率能看到很多奴隸在吃不飽飯的同時,依舊在為武舉老爺……咳,保民官大人喊冤。

既然是找老闆,那麼要求就很是不一樣了。

首先來說,這個人一定能帶來革新、美好的未來。

否則,陳逢憑什麼跟上啊?

畢竟他可是背靠潁川陳氏的。

如果只是混飯吃,哪裡混不到一口飽飯啊?

真要忍著心理不適,坐視高壓政略,他直接咬咬牙跑到曹魏多好啊?

以他陳逢的壽命,怎麼也能輕鬆撐到陳與(司)馬,共天下的那一天了吧?

但那樣一來,陳逢還能看到殺官不等同於造反,也有可能代表強人為民出頭、西域諸國死盯幾百老卒,數十年而不敢犯、縣令、郡尉…乃至皇帝都只活一口意氣的強漢風采嗎?

大機率是看不到了。

因為曹魏、司馬晉的頂層政略設計,從根子上就是不自信的,也幾乎都是採取的高壓態勢。

而在這般態勢之下。

短短不到百年間,就把曾經一漢當五胡的天漢,變成了任由異族欺凌的孬種。

雖然也有一部分人口缺少的原因,但這絕對不會是主因。

因為在大漢,不論是皇帝也好,官吏也罷,百姓也好,活的就是一口氣。

意氣。

在這股意氣之下,幾百人打幾千人,上千人就敢幹一萬人,真就跟玩兒一樣。

哪怕是東漢末年的現在,這種事也都還在不斷地發生著。

不信請看北疆。

什麼鮮卑、羌胡之流的,直接就是把大漢壯年編成精銳軍隊使用的。

因為他們很清楚,漢人真能處,有仗打他們也是真的猛。

要不是鮮卑、羌胡、乃至匈奴真的有高待遇,漢室百姓又怎麼可能會投靠過去呢?

當然,這也跟袁紹、曹操的高壓政策多少有些關係。

而這樣的未來,也正是陳逢一點也不想看到的。

對比而言,他更喜歡相對自信的漢室皇帝、官吏。

在這樣的皇帝、官吏治下,哪怕是讓桓靈二帝可勁的造上幾十年,也依舊還是一漢當五胡的天漢。

就算是亡,也能亡出一個‘獨漢以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