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還是南方?”

蹲在隔壁的劉備,仔細咂摸了一番陳逢的話後,之前還有些迷茫的他,瞬間精神百倍,雙目熠熠生輝,迷茫之色盡去。

作為曹操曾經親口承認的同輩大敵(吾儔),他當然知道曹操如果梳理好了中原與北方,下一步便該往哪裡發展。

其實,真說起來,曹操也沒有什麼選擇。

尤其是在關中形勢混亂,無數軍頭林立的情況下,他要是不進軍南方,簡直都對不起他的腦子。

這都不需要什麼原因的,因為如果站在曹操的立場上,他要是進軍關中,那就完全是在給南方機會。

畢竟,南方雖然也是諸侯林立,但真正說起來的話,值得用心對待的也就三個。

他們分別是劉表、劉璋、孫權。

這當然不是最關鍵的。

最為關鍵的是,這三個裡面除了劉璋之外,哪一個都有偷曹操家的可能。

原因在於,相對於關中以及涼州的一團散沙,劉表和孫權的力量是集中起來的。

簡單來說就是,假如曹操進攻南方,關中一方就算是看到了機會,而且也有足夠力量對他造成致命一擊,但卻會因為力量的分散,而無法快速地集結到一起。

哪怕這個敵人叫做馬超、韓遂,他們也都不可能快速地將涼州、關中將領凝聚到一起。

可要是反過來,情況可就完全不同了。

曹操以及其麾下的將領就算再怎麼猛,他們要打關中跟涼州,卻也是要一個個的去掃。

這麼一來,很可能就會遷延日久,戰事連綿數年而不休。

更為關鍵的是,哪怕曹操佔據絕對優勢,他也還是有可能會受到劉表、孫權的背刺。

哪怕這兩個人不聯盟在一起,曹操都受不了,更不要說他們有一定地可能會團結到一起了。

試問,這種情況下曹操又怎麼敢先打關中?

要打,肯定要先打南方。

但南方,卻也不是那麼容易打的。

南方水系發達,長江橫斷,曹操若是沒有足夠的水師,便是來了,很可能就只是來送菜的。

所以,他一定會等待一個絕對的好機會,一舉蕩平南方,隨即再掃平關中、涼州,進而統一天下。

而這個機會……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機會已經出現了,便是劉琦與劉琮之間的爭鬥。

雖然說,現如今這兩兄弟之間的爭鬥還沒到白熱化階段,但卻是個人都能看得出來。

所以劉備敢斷定,劉表一旦身死,接下來荊州的局面必將混亂不堪。

這對於曹操來說,難道不是一個天賜的機會嗎?

因而,到了那時他肯定會出兵,不出兵都對不起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