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掌門大師伯(第1/3頁)
章節報錯
時間一天天推移。
茅山道人悉數出世的事情,逐漸被整個修行界知曉。
依舊是議論紛紛。
不過,好奇歸好奇,沒人敢作死主動靠過去探查,以免引起什麼誤會,惹得正一盟威道同仇敵愾,集體上門“談玄論道”。
這誰遭得住?
兩廣之地的諸多法脈,甚至主動召回門徒,禁止外出,並嚴令不準靠近粵北,只盼茅山道友儘快解決問題,迴轉江南祖庭。
唯有龍虎山天師道、閣皂山靈寶派,兩教知道更多內幕。
這兩天,很多弟子發現長輩們個個愁眉苦臉,唉聲嘆氣,明顯是替茅山所要面對的局勢發愁。
莫非有曠世大魔出世?
那三家併肩子上啊!
可惜長輩不說,兩派弟子大多也不敢問,只能在私底下胡亂揣測,有些傑出之輩倒沒什麼顧忌,出言詢問各自已成為長老的師父。
得到答桉:人劫。
再多問便什麼答桉都沒有了,還被叮囑不許再打探,更不準編排,好好唸經修道。
很顯然,長輩在忌諱什麼,又彷彿是什麼醜事,被聯手遮掩起來了一樣。
而效果母庸置疑,無論發生什麼,外界根本不會知曉——
正一盟威道下,有三山四壇八派之說,其中三山為正一盟威道下,龍虎山天師道,茅山上清道,閣皂山靈寶道。
天師道以祖天師張道陵為祖,上清道以魏祖師諱華存為祖師,魏祖師是天師道祭酒。
靈寶道以葛天師葛玄為祖,葛玄祖師的葛家道是早期天師道家傳道門,也是上清道的早期祖師。
三山雖名三道,實出於一!
而後天下道脈,大都是出自於三門,天師以符籙為最,上清以煉養為最,靈寶以齋醮科儀為最,故而世人普遍認為,若要學習道家正統,需以這三山修煉為主。
陰司、雷部……
三家諸多人脈通通共享。
真·同氣連枝。
這種情況下,連另外兩家的嫡傳小輩都不知具體內情,何況其它法脈?
但孟凡並不知道這些,他苦思兩天,仍在思索事情走向:
若石堅不搞事,怎麼殺他?
如果這對父子不逼迫太緊,師伯會怎麼應對?原劇中,九叔顯得很被動,可謂非常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