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陰太陽,孰弱孰強,陰陽共濟,天下稱皇。”

這句古語自太古年代就有,內容或許不一致,但大體意思都是一樣的。

一門古經,一條道路,除卻開創者以外,再也無第二人走同樣的道路證道。或許這和這個宇宙的殘缺有關。

而太陰、太陽卻有同修圓滿可以證道的傳說,雖然不知這則傳說源自哪裡,但其能流傳幾十萬年甚至到後世的幾百萬年,就已經隱隱說明了其真實性。

而同一條路可以證道的,大約就是混沌大道。混沌體在當世有帝的情況下仍可以大成證道,結合太陰、太陽體質結合科誕下混沌體這樣的情況,這和陰陽共濟的傳說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這些是顧芳根據他所知道的推測出來的,真實性無法確定,但在他看來應該大致如此。

以此類推,陰陽同修的關鍵在於合和陰陽。

在顧芳渡四極天劫時,他從大長老那裡得來的混洞真訣中有著陰陽轉換方法。以太陽之力合以特殊頻率消耗以產生少陽神力,以少陽神力合以特殊頻率消耗以產生少陰神力,最後以少陰神力轉化太陰之力。

四種頻率不一致,轉換過程也不同,每次轉化的消耗也很大,太陰、太陽之力也只有相沖一途。總體上看這是一條淺嘗輒止的歧路。

但其中的陰陽轉換的思路值得借鑑、參考。

如同大長老和太陰太上長老所擔憂的那樣,顧芳已經在嘗試陰陽同修了。

時間距離顧芳觀看完《太陰仙經》已經兩年有餘,這期間顧芳將第一次掌握《太陰仙經》的感悟盡數吸收,雖然沒有大幅度地重修,但在小幅的調整之後,顧芳能清楚地感覺到每一秘境都完整許多。

在這個過程中,顧芳的神識也終於抵達嫌他一層天第九個小臺階的境界,繼續往前,便是仙台第二重天的關隘。

但是顧芳沒有急於突破,而是在這個時候嘗試著修行《太陰真經》。

和後世的葉凡不同,葉凡當時只是在一件太陰吊墜中得到了《太陰真經》的道宮卷和仙台卷,葉凡修行的太陰聖力一開始就從仙台捲開始,沒有臺下一層層的階梯,想要直接登上樓臺高閣。

而顧芳最初修行的就是《太陽古經》,加上他還有全套的《太陰古經》,其中的修行織染不需要靠悟性憑空感悟。

所以目前擺在顧芳修行的難點就是太陰與太陽相沖之問題。

顧芳的苦海才剛剛修出太陰聖力,體內的太陽神力便躁動起來,若無外力干涉,即便是一絲的太陰聖力都會被太陽聖力相沖。

即便是顧芳利用太陽演化少陽、少陰之力暫時遮掩住新生的太陰聖力,但這不是長久之計。

先不說少陽、少陰的轉化率極低,顧芳已經感覺到一旦太陰之力達到某一程度,顧芳體內的太陽聖力甚至會自毀。這才是陰陽同修的最大危險,若是一意孤行或者心懷僥倖,顧芳一級級修成的修為都會因此自我銷燬。

“我為太一,我身即道,以我而分陰陽,化生二氣,交感生靈。”

這是後世葉凡的做法,將自身視為道,在道內分陰陽,使之同進。

葉凡修行的是仙台卷,所以他的陰陽同修也是自仙台開始,與顧芳所想的陰陽自輪海秘境同修有所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