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次參加交流會,就是為了將這個理論公開出來。

但古德教授這種直截了當的問法,還是讓江城感覺有些不適。

任何研究學者的研究都是十分機密的事情,如果隨隨便便一個人都可以這麼問的話,那整個世界早就亂套了。

不僅僅如此,直接問別人正在研究的事情,也十分不禮貌。

古德教授看出了江城臉上的不適,反而對著江城大笑起來。

“不用擔心,其實我跟龍國的關係還算是很好的。”

說著,古德教授就對著江城把自己的事情說的清清楚楚。

原來古德教授雖然是一個德國人,但是自從十歲之後,就一直在俄國生活。

之後等到俄國搞科技競爭的時候,古德教授就在場。

龍國也是最近這百年來才發展起來的。

古德教授幾十年前作為當時的研究員,還在龍國待過一段時間。

當時龍國火箭方面的成果,古德教授也是出了不少力。

所以看到龍國出生的江城,古德教授自然根本沒有當做外人。

這麼直接了當的問,其實也是因為古德教授並不認為江城能夠這麼快就拿出新的東西來。

任何學家做出成就,都需要一定時間的積澱。

別看一個理論或者一個結論的出現這麼簡單。

也許只用一頁紙,或者是一段話就能說得明明白白。

背後卻隱藏著十幾個研究員十幾年的努力。

江城的反重力技術跟火箭回收技術,在古德教授眼中也是這個樣子的。

一定是龍國對著兩種技術做了十分嚴密的研究,只差了一點就能夠得出最後的結論。

但是就這一點點的距離,龍國前面的研究員卻根本無從下手。

這個時候江城出現,就直接摘了這個桃子。

古德教授這個想法其實也是現在火箭學界幾乎所有人的認知。

這並不代表他們覺得江城根本不重要。

只不過江城在二十多歲,能夠有這麼大的成就,是有運氣的成分在裡面的。

這次專門來看江城,就是因為自己在龍國的好友方想。

也就是龍國研究所的所長,新華大學副校長方想。

方想知道江城會參加這次的火箭技術交流會,就想著讓江城多結交一些火箭方面的專家。

跟龍國關係密切的古德教授自然在方想的名單之中。

如此古德教授能夠看到江城身上的閃光點,那麼對於江城以後的研究生活,簡直是一股強大的助力。

古德教授正是想按照方想所說,看看江城現在研究的專案,然後給江城一些提醒。

畢竟他作為火箭研究的專家,對於火箭技術理論與實踐的轉化算是格外的精通。

無論江城有什麼計劃,也許古德教授都能給一些切實的建議。

聽到古德教授竟然跟方想所長認識,江城也算是明白了過來。

估計是方想所長專門讓古德教授來照顧一下自己。

一明白這個,江城就忍不住苦笑起來。

自己研究的東西,可是前人從來沒有遇到的事情。

就算是古德教授,估計也幫不上什麼忙。

但是古德教授的身份,倒是可以讓江城放心的將自己的計劃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