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高高的觀禮臺上,故夏遙望著遠處慢慢開進的長串車隊。

今天是北方聯合體的第一次閱兵式,上千輛各式裝甲車輛,近百艘大氣層內飛船,七十多架各型號飛機,還有數千人的列兵方陣從觀禮臺前走過。

這是北方聯合體建立十週年的一次重大的慶典活動。

遙想當年,北聯根本就連裝甲車都沒有,最強的地面載具,除了移動都市就是那些稍微加裝了一些防護裝甲的車輛。

而飛船也只有從地下設施中組裝出來的那艘小型的炮艦。

在如今,北聯已經透過各種手段打下了中央大陸八成以上的領土。

得益於領土的擴大,機器人勞動力的大量使用,還有大量移動都市的併入,北聯吸收了數量龐大的機械裝置,舊時代科研成果,如今已經成長為了一個龐然大物。

在故夏的英明指揮下,北聯這些年的發展不說是一帆風順,也能說是穩穩當當。

根據上一次的人口普查結果,北聯的人類人口已經達到了四百二十萬,而機器人人口已經達到了一百三十萬的數量。

相對充裕的人口,為北聯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和可選兵源。

在強大的工農業支援下,北聯的軍隊已經擴充到了三十萬的數量,其中人類軍隊十萬,而機器人軍隊達到了二十萬。

原本故夏是打算繼續減少人類士兵的數量的,但在北聯高層老夥計們的勸說之下,為了體現公平原則和彰顯公民義務,並且預防一切可能的問題。

因此選擇保留三分之一的人類士兵數量。

不過即便是如此重視機器人的製造與研究,北聯的科學家們依舊沒有研究出可以穩定使機器人產生自我意識的技術。

即便是有起源和後續陸續產生自我意識的機器人們的幫助,也依舊沒有完全研發出這個技術。

只能說還是任重而道遠。

這些年,北聯也在大力發展教育,特別是在培養人才與科研人員這方面,故夏甚至不惜每年花費上千的政治點,去開啟一系列貴的要死的加成決議。

並且優先選取了數個對教育有幫助的國策。

這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是拖慢了北聯擴張的速度,但卻給北聯打下了更加堅實的基礎,想來這些投資,以後都是能夠得到回報的。

在步兵的武器方面,當年星際聯邦都沒有辦法完全列裝的電磁步槍,在故夏投入大筆的科研點之後,已經從系統中得到了解決方案。

基於這個原因,故夏將系統中的部分軍工廠和民工廠以野外廢棄工廠的形式具現化到了現實中,北聯的工人們進駐以後,各類武器的生產能力就得到極大的加強。

因此早在三年前,北聯的步兵就已經開始逐漸換裝電磁步槍。

至於能量武器,這個並非是故夏不願意用,故夏也知道能量武器才是以後太空中的主流武器,包括以後可以想見的群星系統中的那些個科研專案,也基本上都是能量武器的主場。

畢竟動能在群星的宇宙中,地位多少有些尷尬。

但在地表,尤其是長安星的地表,能量武器就顯得有些奢侈了。

畢竟它的等級要比電磁步槍要高不少,這導致造價以北聯現在的工業實力來說實在太高,可以造,但造不多。

大規模列裝部隊的武器,很多時候都不是一個政權中最好的武器,而是在價格和實用性,質量上權衡的結果。

北聯也是一樣,故夏不想讓北聯好不容易在這十年裡面發展起來的經濟一朝崩盤,自然不會不顧一切的上馬這類專案。

再者就是其他裝備的發展,在北聯科學家們的不懈努力下,電磁炮的口徑變化,已經從50到150毫米提升到了50到300毫米,這種大幅度的提升,一下子讓電磁炮的泛用性得到了提高,而且電磁效能上面,也有很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