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開發壓縮渲染器(第1/3頁)
章節報錯
說完外患,再來說內憂。
國內也有官方補貼,不過可惜的是,補貼都是給了製片方。
特效行業只能是“雖與有榮焉,但囊中慼慼”。
除了這個因素以外,更大的原因還是在製片方。
用那些特效從業人員的話來說,減時、加活、不加價是常態。
舉個例子,雙方協商好3月份給素材,9月份交貨。
這期間,特效公司要把所有的製作人員空出來,來全力做這個專案。
製片方的素材經常會晚送到,但交貨日期是根據影片宣傳上映節點走的,不會延後。
這樣一來,受擠壓的只能是特效公司,時間縮短,價格一樣,成本增加,導致很多特效公司越到後面越經營不下去。
尾款方面也是一個大問題,甚至還在幾年前,國內電視劇特效合同的尾款都是白送給甲方的,很少有特效公司能收得回來。
這樣的行業潛規則,進一步壓縮了特效公司的生存空間。
……
不僅僅如此,影視行業的一些灰色收入過程,製片人、導演從預算中牟利,也有部分會侵佔到特效費用上。
該花的、不該花的錢,在影視作品殺青之前就花掉了,原來給後期製作的特效公司說好2000萬,可能到最後只剩下1000萬。
素材給得晚,前期拍的爛,全都靠後期製作公司擦屁股。
多幹活沒問題,但特效公司找製片方多要錢的時候,往往都是說預算沒了,兄弟幫一把,下部電影還來找你,補償給你。
等真到了下一部,同樣的事情又會再發生一遍。
國內的特效行業現狀就是如此,沒有高度工業化、產業化。
特效公司幹活時間少、工作量大、錢卻沒多拿,難免顯得有些苦哈哈。
……
最讓國內眾多特效從業者比較無奈的是,無論是專案外流,還是更多競爭者參與進來,都是正常的市場行為,無可厚非。
但國內的製片方,往往願意把更多的預算資金用在請流量明星身上,特效製作費用一再壓縮。
國內特效水平雖然差點,但也遠遠不是觀眾口中的“五毛特效”。
實在是實際情況不允許製作出更好的特效。
時間緊,錢少,大家也都是要養家餬口的,不可能為愛發電。
……
除開頂尖的幾家國內特效公司,處境稍微好一點以外,其餘的小特效公司,生存環境都很艱難。
往往都是參與到大公司的專案製作上,賺取不多的資金。
國內已經是世界第二大電影票倉,而且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還會不斷增漲。
影視產業眾多公司會不斷往國內聚集,逐步成為市場中心,同時又是成本窪地。
這種市場環境下,簡而言之,國內是真的具備成為全球電影特效製作中心的客觀條件。
不過一方面是特效產業發展不正規,一方面是特效製作人才極度缺乏。
能不能抓住機會讓特效產業發展成熟,還需要眾多公司從主觀上去努力。
……
陸羽以前對國內特效行業也是哀其不爭,跟很多人一樣,噴過水平太次。
直到完整的瞭解了這些行業現狀,才知道以往的認知過於片面。
說穿了,這不僅僅是特效行業的事,而是國內整個影視行業的事。
製片方是老大,資本是爸爸,其他的都是小弟弟,要靠甲方賞口飯吃。
想輕輕鬆鬆站著把錢也掙了?
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