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籌建特效部門(第1/3頁)
章節報錯
陸羽皺眉看著這些資訊,有點苦惱地撓了撓頭。
又接著查了一下特效軟體,目前市面上應用最廣泛的是Maya軟體。
雖然不屬於行業內最優秀的,但是已經足夠應付大多數的特效需求。
而影視行業中,製作大型特效的軟體,首選就是Houdini軟體,中小型的流體軟體realflow。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特效軟體,會在實際需要中使用,例如AE,fusion,nuke等等。
Maya最大的好處就是角色動畫的控制製作,所以經常還需要其他特效軟體輔助配合。
這些軟體基本上都是付費軟體,還是按年付費。
&naya軟體,售價1470美元,再比如houdini軟體,售價4495美元。
……
一個優秀的特效工作人員,至少要精通這些軟體的一種或者幾種。
而且也不僅僅是要精通軟體的問題,相關特效製作人員還需要豐富的專業知識。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不懂爆破學,就無法做到《盜夢空間》中的夢境崩塌場景。
如果不懂材料學,就製作不出《環太平洋》中質感十足的厚重機甲。
如果不懂生物學,就還原不了《奇幻森林》中栩栩如生的各種動物。
如果不懂物理學,就想象不到《星際穿越》裡歎為觀止的宇宙場景和高維空間。
如果不懂流體力學,就無法展現《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美輪美奐的海洋鏡頭。
……
特效是用電腦來製作沒錯,不過可不是我們平時用的普通個人電腦,還需要大型的工作站、伺服器這些硬體支援。
比如NVIDIA的水冷深度學習工作站,售價高達55萬人民幣,IBM儲存伺服器,或者華威公司的儲存伺服器,售價超過40多萬人民幣。
可即便就是這樣一臺頂級配置的硬體,也需要連續執行50個小時左右,才能渲染出1幀特效畫面。
而電影1秒,至少有24幀。
粗略計算的話,一段時常5秒的特效鏡頭,一臺機器要渲染250天。
所以為了壓縮渲染時間,提升效率,只能簡單粗暴的增加硬體數量。
燈塔國工業光魔這些成熟的大型特效公司,都是搭建了自己的渲染農場,裡面有上千臺工作站和伺服器,在日夜運轉。
……
陸羽皺眉,一個成熟的特效公司,需要成百上千套硬體和軟體,光是這些成本就已經夠高了。
而一部電影特效製作,花費更多的還有人力成本。
比如《泰坦尼克號》特效團隊739人,《復仇者聯盟》特效團隊1453人,《阿凡達》特效團隊更是達到了1855人。
匯聚了頂級硬體、頂級軟體、頂級人才,耗費數年時間,經過上千人的嘔心瀝血,精雕細琢,才呈現出那些真實震撼、壯美絢爛的畫面。
也是這些因素導致了後期特效製作特別昂貴。
冰心有首小詩:
“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是的,一切光鮮的背後,都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艱辛和汗水。
……
瞭解完整個特效體系,陸羽有點沉默,站起來在書房來回踱步。
自己此前想得太過簡單了,還不是一般的簡單。
這件事的難度,比自己想象的還要大。
陸羽點了一支菸,走到窗前,開啟窗戶,看著夜色,反覆衡量和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