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初涉材料學(第1/4頁)
章節報錯
材料品類太多。
不過從物理化學屬性來劃分的話,大致分為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
而如果從用途上來劃分的話,就可以分為電子材料,航空航天材料,核材料,建築材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等等。
如此之多的材料,讓陸羽有點頭皮發麻,完全不知道該從哪方面著手。
畢竟,陸羽以前的專業也不是材料學。
此前也沒有了解過基礎材料這一行業現狀。
現在一查才知道,雖然我國製造業從2010年開始就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而且載人航天、高鐵等等多個領域都取得重大突破和處於領先。
但是從整體上來講,32%的關鍵材料國內仍為空白,52%依賴進口。
絕大多數計算機和伺服器通用處理器,95%的高階專用晶片,70%以上的智慧終端處理器,以及絕大多數儲存晶片都依賴進口。
裝備製造領域中,高檔數控機床、高檔裝備儀器、運載火箭、大飛機、航空發動機、汽車等關鍵部件精加工生產線,超過95%製造及檢測裝置依賴進口。
……
這些,都是基礎材料研究和工業生產體系落後導致的。
比如“微晶屏骨頭”微球,國內的製造技術先進,但是國產原材料不純影響微球效能,只能進口。
比如製造液晶顯示器用到的ITO靶材,國產質量不穩定,材料不過關,也只能進口。
又比如國產大飛機用的航空鋼材,還是材料問題,超強度鋼材純淨度不夠,要從燈塔國進口。
然而又不僅僅是材料問題,還有加工工藝的問題。
比如高階機床製造核心,例如數控系統,除了控制器,國產機床的絲槓、導軌、伺服電機、力矩電機、電主軸、編碼器等等主要功能部件都依賴國外產品。
這些都是基礎材料、加工工藝和設計上的差距。
……
都知道製造晶片要用的光刻機,荷蘭的ASML一直處於壟斷地位。
但光刻機不是ASML自己生產的,是全世界頂尖技術的薈萃,被譽為“人類工業皇冠上的明珠”。
這就是一臺集合了數學、光學、流體力學、高分子物理與化學、表面物理與化學、精密儀器、機械、自動化、軟體等等領域頂尖技術的產物。
光刻機要頂級光源和極致的機械精度,為此需要10萬多個零件,一部汽車大概也就5000個左右。
其中的鏡片是蔡司技術,日耳曼祖傳的磨鏡手藝,拋光鏡片上百年的技術積澱。
霓虹國提供特殊複合材料,瑞典的工業精密機床技術,燈塔國提供的控制軟體和電源等等。
可以說,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依靠自己製造出最先進的光刻機。
……
看著這些資訊,陸羽皺著眉頭,發現這和自己預想的有些偏差。
自己的原計劃是建立一個研究機構,然後研究基礎材料,取得成果之後授權給國內廠商來生產,自己收取專利費。
想的是挺好,但是現在看來,很有可能自己這邊研究出某些新材料,授權給國內廠商了,他們也生產出來了,但是高階精密加工還是隻能讓國外的廠商來做。
一來二去,這不是成了讓國外廠商購買國內基礎材料,然後經過精密加工再高價賣回國內,變相讓外國人來薅羊毛嗎?
而且以後自己需要高精密零部件的時候,也要被薅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