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河星的天空十分昏暗,預示著泰倫蟲族所帶來的災厄。

數量多到無法想象的泰倫孢子噴入了大氣層中。其中一些尺寸近乎微觀,隨著雲霧飄移,給行星的生態帶來災難。

其他的則是臃腫的,披著幾丁質的事物,它們的龐大的肉身中堆積著休眠的生物或爆炸性氣。

而在這樣危險的天空中,一支數量龐大的戰鬥機隊伍極速飛過,向著遠處駛去,如同劃過天空的彗星。

這是一支星際戰士的空中部隊。

他們的任務是前往長河星各地,摧毀那些泰倫生物在各地建立起的生物體建築。

根據帝國生物學者對泰倫孢子的研究和分析。

他們發現某種臃腫的肉莢由在較低軌道上的生體飛船釋放。然後它們漂浮在獵物的大氣層中直到登陸為止,並像蜱蟲一樣鑽入大地,再張開自己的幾丁質外殼保護自己。

一旦它們安全地埋藏起來,就只會顯示出在其結構上方的孢子煙囪。之後它們便開始排出數十億種汙染性微生物。

這些微生物開始了劇烈地改造行星大氣與生態環境來使星球更好地適應泰倫蟲族的需求的過程。

而這些星際戰士戰機部隊的任務就是為了摧毀這些孢子煙囊,以減少它們散播到長河星的孢子數量,降低大氣中的孢子濃度。

但是面對主動出擊的人類,泰倫生物可不會毫無反應。

天空中的石像鬼成群結隊的聚集起來,就像炎炎夏日的晚上被明亮燈光吸引過來的蚊蟲一樣。

它們是兇勐的飛行生物,撲扇著薄翼衝至獵物面前,使用蝕肉槍傾瀉火力,或利用自己的利爪、毒液對敵人進行攻擊。

可它們手中的蝕肉槍對於一般的星界軍來說可能是一個不小的威脅,但這種武器的攻擊對於星際戰士們的戰機來說則有些過於軟弱無力。

星際戰士們所駕駛的這種戰機名為尖峰型閃電戰鬥機,一種直到大遠征後期才被研發出來的先進戰鬥機,一種先進的高速亞軌道多功能戰機載具。

就像風暴鳥一樣,帝國對這種歷史上的載具進行了改進、最佳化後,就將其投入大規模生產,提供給星際戰士們使用。

而這種戰機雖然不像風暴鳥一樣擁有雙重虛空盾的防護,但它同樣擁有一種強力的防護系統,是一種使用了類似閃炎盾技術的系統。

它會直通戰機的等離子反應核心,然後將其中的等離子廢熱和輻射殘餘更主動的匯出引擎。

之後以類似閃炎盾的裝置將這些廢料再充能,在尖峰型閃電機身周圍形成一道超熱的等離子場,從而可以保護住尖峰型的弱點。

而這也導致了尖峰型閃電戰機啟動後,將在空氣中留下一道熾熱的如彗星般軌跡。

通常面對像尖峰型閃電戰機這樣無法破防的飛行載具時,石像鬼群會選擇利用自己龐大的數量一擁而上。

一方面是為了嘗試著摧毀飛行載具的動力裝置,或嘗試直接攻擊飛行員,甚至直接用自己的肉體去汙染獵物的載具和器物。

另一方面就是為了使自己盯住的獵物無法逃離。遮蔽視線、熄滅引擎、蠻橫拖拽,使載具無法逃離眾多石像鬼的包圍。

而這種時候,那些較大的天妖或更加巨大的天巫就會迅速趕來,將無法逃離的載具連同其駕駛員摧毀。

不過這些星際戰士的戰機的速度並不是這些石像鬼所能追上的,即使是那些極為靈活的天妖,也只能望著星際戰士戰機的屁股無能為力。

盤旋、滾轉、俯衝、筋斗、戰鬥轉彎、急躍升,隨著星際戰士們做出一系列複雜的機動動作,這些前來攔截他們的泰倫空中單位被遠遠的甩在了身後。

原本大遠征時期研發出的尖峰型閃電戰機就搭載了強大的等離子衝壓引擎和最先進的武器與航電系統,使其效能極為優秀。

而現在更是在帝國更加強大的科技下進行了改進,加速度和極限速度進一步提升。

隨著機身尾部噴出的色彩斑斕的等離子體,戰機在極短時間內將自己的速度提升到一個沒有泰倫生物可以追上的地步。

當然,這種強力的推進,當然也給戰機內的乘客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曾經設計尖峰型閃電戰機的大賢者幾乎完全沒有考慮過為了人類的血肉脆弱性,而對戰機效能有絲毫的妥協。

這也就導致這種戰機十分難以駕駛,哪怕身為凡人翹楚的太陽輔助軍中也只有少量飛行員能駕馭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