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泰坦隕落(第1/2頁)
章節報錯
如果一臺新式泰坦機甲不幸被擊毀,那麼其駕駛者鐵馭,可以透過戰術面甲向頭頂的戰艦請求機甲補給。
在鐵馭的戰術面甲標定了準確地點後,頭頂的戰艦就將直接把一臺新式泰坦從太空中投送到地面。
當敵人辛辛苦苦,付出了無數犧牲後,終於摧毀了一臺新式泰坦。另一臺新式泰坦將在他們絕望的眼神中從天空中隕落,為他們帶來無法逃離的死亡。
而且就像某些機械教的機械方舟一樣,其龐大的艦身內充斥著工廠、精煉廠、發電站、實驗室、試驗場、化學桶和基因艙,其強大的工業能力甚至可以和巢都相媲美。
復興遠征中的這些戰艦雖然沒有這麼強大的工業能力,但其對於一般型號的武器、彈藥、載具、機甲都是能夠自己生產的。加上其“口袋空間”內的許多資源,幾乎不可能出現地面上的星界軍打到一半發現補給跟不上的情況。
哪怕鐵馭將新式泰坦當做自爆載具來使用,帝國方面也能完全供應的起。當然,事後這名鐵馭一定會被調查。
...
...
拉鉑爾星上的一座名為卡梅倫的城市之中,近百臺空投艙在這裡降落。從中走出的星界軍快速的清理周圍的敵人,控制了這座城市。
這座城市中並沒有多少叛亂士兵,透過向當地居民的瞭解,發現絕大多數居民並不知道拉鉑爾星的行星總督已經向泰拉發出訊息,宣佈拉鉑爾脫離了帝國的統治。
這條訊息使得星界軍迅速的轉移了戰略重點,大量星界軍透過戰術面甲上的所呈現的地圖向著拉鉑爾星的首都前進。他們要前去弄清楚
其餘的星界軍則前去控制拉鉑爾星個個重要城市的政府,以及拉鉑爾星上的各種軍事基地,武器防禦設施。
現在的星界軍擁有著強大的運輸能力,配備了相當多的大型軌道突擊載具。其設計目的旨在將車輛和部隊快速投送到行星表面。任何部隊和車輛都可以在花費20秒到30秒的時間後就能離開飛船後加入地面戰鬥。
登陸艇裝備了多種武器系統,諸如多個風暴爆彈槍、雙聯裝重爆彈和一對炮塔式鐳射炮,登陸艇還裝備了大型液壓鉗裝置,從而以類似雷鷹運輸機的方式吊運重型坦克。
可能有些人會覺得眼熟,因為這正是經過帝國科研部門以星際戰士的登陸運輸艇為原型而給星界軍創造的運輸載具。
星界軍現在可以透過數量龐大的運輸艇來為自己進行快速的戰略轉移。除此之外,這些運輸艇還能夠憑藉龐大的運輸空間充當轟炸機。他們可以在太空中的戰艦中裝滿炸彈,在執行轟炸任務後,再順路將星界軍轉移。
運輸艇從太空中戰艦的發射倉中重新出發,數十秒便抵達了需要轉移的星界軍身邊,或是數十秒便抵達了自己要轟炸的區域。
拉鉑爾的卡梅倫城市中,部分星界軍登上了趕來的運輸艇中,幾臺新式泰坦也透過液壓鉗被吊運在運輸艇的下方。他們將和其他星界軍部隊前往拉鉑爾的首都,前去抓捕叛亂的行星總督。
至於卡梅倫城市中剩下的星界軍,則在一臺新式泰坦的帶領下,前往這座城市的行政中心。控制這座城市的市長,向其瞭解更多情報。
星界軍的步行速度也是十分驚人。他們一個個都穿戴著動力外骨骼裝置。這不僅使他們能夠拿起更重的武器,攜帶更多的裝置,還讓他們的行進速度遠超以往。
《一劍獨尊》
就算身上揹負著數百斤的裝備,他們一個個也能進行長時間的奔跑。並在抵達戰場後保持足夠的體力進行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