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遠征!遠征!(第1/2頁)
章節報錯
眾多士兵在參與過復興遠征的動員儀式後,便立即踏上了征途。人類的復興刻不容緩,容不得一絲怠慢。這次復興遠征的計劃由西維爾提出,內閣和軍機處相互配合,負責具體執行。西維爾有意鍛鍊這些新建立的機構和軍事學院以及艦隊學院新畢業的學生。所以這次遠征他既沒有帶隊領導,也沒有在後方遙控。
西維爾僅僅告訴了內閣和軍機處這次遠征的目的和自己希望看到的結果,具體怎麼執行由這些人自己決定。
當然,一切行動和具體過程都要向西維爾進行彙報。西維爾會隨時瞭解整個遠征行動的詳情。如果西維爾認為自己有插手的必要,就會接過指揮權,親自糾正或挽救整個遠征計劃。
這次復興遠征的主力部隊是勞倫特從海里昂帶來的那批帝國海軍和星界軍,他們的軍官經過軍事學院和艦隊學院的教導,有著新戰術和新思維,這次遠征剛好可以檢驗他們的學習成果。
這些經過進修的軍官,也會在遠征中,在戰艦上對自己計程車兵進行新的訓練。儘快的讓自己手下計程車兵適應新的作戰方式,學會新的戰術手段。
這次遠征的範圍則驚人的囊括了整個帝國疆域。上一次帝國舉行範圍如此之廣的遠征還是在上一次。
等等,如果沒有記錯的話,勞倫特從海里昂星區帶來的戰艦不過幾十艘。以整個帝國的疆域作為遠征範圍,就憑這幾十艘戰艦?恐怕想要逛一遍整個帝國,都要花費上百年乃至上千年之久。怎麼能擔當的起遠征重任呢?
這裡就要說一下這次遠征的目的了。這次遠征的主要目的在於其“復興”二字。
這批遠征軍的主要目的不是去掃清帝國內的混沌勢力、也不是去暴打綠皮、更不是去抓捕異形海盜或鎮壓帝國叛亂。雖然以上這些都有可能在遠征途中發生,但那不是遠征的主要目的。
這些戰艦是遠征主力,只是從戰鬥方面來看。真正身為遠征“主力”的是其帶領的成千上萬艘工程船和科研船。
這些船隊將會帶領著各種科技去改造那些帝國世界。從星球的功能定位到環境改造、殖民、升級、產業協調......直到其最終成為一個成熟的帝國世界。
當遠征船隊抵達任何擁有居民的星球之後要立刻建立起工業基礎設施,並留下部分星界軍,訓練一支精幹的行星防衛部隊,最後還要確保當地人的生活水平達到體面標準再離開。
為帝國在群星中建立新的採礦世界,向那些礦產資源豐富的星球投放基地車,有必要則在其行星系建立哨站。為人類開拓新的殖民地,尋找那些適宜人類生存,或有改造價值的星球。
確保一個行星總督懂得如何管理一個世界,懂得如何去激發公民的忠誠,懂得如何用組織和紀律來調和人性的缺陷。確保其精力從吃喝玩樂轉向法律、治理、城市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
如果行星總督朽木不可凋,則遠征軍有權利將其處死,向泰拉申請為此行星派遣一名新的行星總督。遠征軍軍官有權利從當地官員中向泰拉推舉行星總督的人選,但他們無權對其進行任命。
帝國的每個行星系都會被建立起恆星基地。恆星基地(Starbase是帝國所使用的主要空間站,將被建造在圍繞星系中心恆星(對雙星和三星系統而言則是居中的那顆恆星)的軌道上,用於宣告對一個星系的所有權,建造、修理和維護船隻、收集和運輸貿易,以及在戰爭期間充當戰略要塞。
恆星基地分為五個級別,哨站、星港、星壘、星堡、擎天堡。從星港級別開始,所有的恆星基地都可以修理停靠的船隻,並透過建造模組和建築來為自己新增不同的功能。
大多數恆星基地將會為自己新增船塢模組,然後這些恆星基地將會建造更多工程船和科研船加入到復興遠征之中。
也就是說,隨著復興遠征的持續進行。它的遠征速度只會越來越快,其遠征船隊將會越來越多。到了後期,飛船數量將會成指數級上升!
現在這幾十艘戰艦分為了二十支遠征船隊,每支船隊只有幾艘戰艦,幾百艘工程船和科研船。但用不了多久,就會有兩百支、兩千支、甚至兩萬支遠征船隊在銀河中為了復興人類帝國而四處努力。
到了那時,就是考驗帝國行政機構的處理能力,軍事機構的指揮能力,以及兩者的配合能力的時候。
《吞噬星空之簽到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