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現在家世不顯,但以許家人的能耐,往後十年定是有大造化的。

這可不是她胡亂說的,是和趙亭夫妻夜話時趙亭說給她聽的。

許文這一升官,一躍成為皇帝的心腹,趙太師猜測過,姚雍之所以重新入仕,目的就是藉著自己的名聲助許文將編纂的教材傳遍天下而已。

以趙太師對姚雍的瞭解,他遊歷幾十年,如果朝堂局勢便好,姚雍定是還想繼續遊歷的。

所以最多三年,姚雍就會從祭酒的位置上退下來,而到時候接手的人一定是許文。

而現在官學改革了,不僅收官家子弟,還廣收大齊各地的優秀學子。

過個十來年,許文也就稱得上一句桃李滿天下了。

到時候許家不僅有官家的人脈,還有更多普通百姓學子的支援。

要知道名聲這東西,必要時能夠顛覆一個家族。

祭酒的官職不高,但卻是天子近臣,是天子眼中學識俱佳的人才能擔任這個位置的。

而往前那麼多年,坐在這個位置上的人都是何家的人,所以官學才淪落到現在這個地步。

趙太師在沒成為太師之前便是官學祭酒,由此可見這個位置的重要性,所以說許家是真的前途無限。

「大公子一表人才、精明能幹,杜姑娘亦是花容月貌、聰慧有禮,若他們二人能夠共結連理,也是皆大歡喜的事。

既然如此我就應下做這個媒人了,好事不宜遲,最多年後我便給嬸子答覆。」

尤氏一口應下,因為許雲錦,趙家才和杜家和解。

現在杜正在公務上給了趙亭很大的幫助,趙亭對「破冰」的許家很是感激。

不說許趙兩家本就關係親近,現在又是乾親家,就幫忙做個媒,尤氏是不會拒絕這種好事的。

不得不說,尤氏雖是武將之女,但是有顆玲瓏心、待人也真誠大方,很會處理人際關係,怪不得趙亭對她十分敬重愛護。

張氏幾人得了尤氏的承諾,心裡十分高興,又在趙家坐了會兒,眼看天快黑了才走。

來時眾人兩手空空,走時卻裝了一車的東西,大多都是尤氏給小曦兒準備的。

等趙亭一回家才知道自己多了個女兒,面上不說,但是心裡還是高興的。

畢竟傻弟弟趙進都有香香軟軟的閨女,他卻只有三個臭小子,他心裡也嫉妒著呢。

對於許家請尤氏保媒的事兒,趙亭也沒有意見,在他眼裡,許家幾個孩子都是極好的。

許雲南是個有能力有遠見的,把女兒交付給他,是個不錯的選擇。

但閨女不是他的,他也就只有想想了,不過以他對杜正的瞭解,同意的可能性很大,他就等著到時候喝杯喜酒好了。

於是第二天一早,許家人從府城離開後,尤氏便把成氏約出來喝茶了。

尤氏是個極好的媒人,先是告知了許雲南弱勢的地方,之後才又分析了許家的前景、許雲南的為人等等好話。

但最讓成氏心動的還是尤氏最後的一番話:

「許家人的品行你是知道的,端看老夫人對兩個兒媳婦兒的態度,便知道許家是寬厚人家,佳慧要是嫁去這樣家風簡單的人家,那也是好事兒。

許家還說了,即使沒有孩子也不納妾,只要不是正妻生的孩子,一律不能進許家的族譜。

你也知道阿錦的醫術好,她說女子過早成婚生育對女子不是什麼好事兒,所以她們家不管無論男女,都至少得是十八歲後才能談婚論嫁。」

成氏別的不在意,就屬意許家說的這番條件,她自己就是早早的定了親,對方家境比她差,但是個讀書人,但結果呢。

杜正當官後打聽過成氏曾經的未婚夫,對方早已和那姑娘成婚,靠著何家這顆大樹,現在官運也不錯。

若是許家真能做到說的那樣,那女兒才真是掉進福窩了。

再說了杜家也是寒門,要論起來跟兩家差不離,許家可還有位深受皇恩盛寵的溫樂郡主呢。

而且現在定親還有好幾年可以考察許雲南的人品呢,若是不值得託付,她就是拼著得罪趙家和許家,賠上丈夫的官途也得把婚事給退了。

這樣想著成氏覺得許雲南是個很好的選擇,心裡這樣想著,但面上還是很矜持的說回去和杜正商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