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稅案之後皇帝便重新頒佈了法令,每年當地縣衙的官差就必須下鄉宣傳當年關於賦稅的政策。

若是有更改也必須得張貼告示至少一個月,技術每家每戶都知道當年關於繳稅的政策,到繳納糧稅時才能將糧食交給攬收官。

同時將攬收官編輯在官冊上,想要成為攬收官必須得透過衙門的考核。

這也極大的抑制了一部分攬收官與糧官是親戚,從而勾結私自加收糧稅的情況。

經過糧稅一案,現在何家人做事都很低調了,元軒說,至少五年內何家都要韜光養晦了。

這讓許雲錦十分開心,何家低調一日,她們家就安全一日,五年時間足夠讓她們家成長到一定的地步了。

尤其是她爹現在正在做的事,到時候足夠讓天下學子擁戴了,更別說許雲錦現在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給許家積累聲望。

時間一轉就進入六月,許家最近最要緊的一件事就是許雲南的陶瓷作坊今年要參加五年一度的官窯爭奪戰了。

士農工商,商人的地位是排在最末尾的,但這種情況在齊仁上位後便減輕了許多。

齊仁很是懂得知人善用,也知道商人在國家的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

所以自他上位後便放寬了對於商戶的管制,朝中大臣家眷也因此得利,所以齊仁的政策推行得很是順利。

而其中一項政策更是深受商人們的推崇,那便是皇商不再像從前一樣只固定一家,而是五年會一輪換。

成為皇商便是和皇室掛上鉤了,簡單來說五年內只要皇商不換人,那就是皇室的供應商。

就如韓家就是上一次皇家皮貨與糧食的供應商,而今年正好五年之期已滿,各行業的大家族們都鉚足了勁的想要爭奪皇商的位置。

就連許雲錦也鼓動著許雲南參加今年的官窯爭奪,若是成功了,五年內陶瓷作坊的瓷器都會成為貢品,皇室需要採買瓷器也只會在許家作坊買。

當然每一大類行業的皇商不會只一家,大多數時候都會有兩家,畢竟各自擅長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就比如綢緞的是最多的,每年都至少有三四家,皇室也是要選擇的,只單調的用一家的綢緞會產生審美疲勞。

許家人對於這次參賽十分上心,他們也不懂行,只是看許雲南和許雲錦都信心滿滿的樣子便也沒有多緊張。

從二月裡許雲南便開始準備了,早早的交了初選的陶瓷,四月裡就拿到了能參加官窯評選的帖子。

為了準備今年的官窯評選,陶瓷作坊還推掉了好幾樁大生意。

家裡老人心疼許雲南日以繼夜的趕參賽的作品,生怕他把身子熬壞了,李氏還經常來往陶瓷作坊給許雲南做吃的補身子。

今年的官窯選舉地點恰好不好的定在了九江府城鄰邊的府城,也就是康廉之前所在的晉平府城。

時間定在了六月二十,因為路途也不算遠,但是瓷器易碎得走慢點,且到了地方後還得好生打探一下關於官窯爭奪的規矩、有哪些官員等都是需要提前打聽清楚的。

雖說許雲錦對他們家的瓷器很有信心,但該做的準備還是要做,所以六月初八這天許雲南便和兩個老師傅加上二十個工人出發前往晉平府了。

許雲錦也帶著康廉一起去了,許雲錦是想要去見識見識,康廉之前在晉平府待了近二十年,有他陪同她們也省了許多事兒,再有一個就是非要跟著去湊熱鬧的韓韶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