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訂閱!求票票!4k大章~)

“哈,關於我的私心,讓我先賣個關子。”羅伯特眨了眨眼故意說。

“好吧,還是說回管理的話題,你們如何管理眾多記者?”

“我們沒有記者部,沒有一個部門將所有記者放在裡面。

在我們這裡,經濟記者就在經濟部工作,新澤西記者就在新澤西版新聞部工作,體育記者就在體育部工作。

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專職記者,他們不可能集中在一個部門工作。”

黎耀陽若有所思:

“可是這樣不會亂嗎?畢竟記者的活動太過自由。”

“當然不會,對記者,我們不給定額,例如我們不會要求一個記者每月要寫10篇稿件。

有的記者可能一年只寫一篇稿件——我是指調查性報道。

你說的不錯,有的記者寫得多,有的記者寫的少,經常打著外出採訪的幌子辦私事兒。

但他們的能力和技術不同。如果所有記者都很努力而且能力很強,我的工作就很輕鬆了。

但報紙不是工廠,報紙需要有創造力的工作者。

人們到這裡來不是為了掙很多錢。如果抱著這個目的,他們就不會來這裡,就不會當記者。

他們可能去當醫生,當律師,當商人,當金融家,或乾脆在華爾街找份工作。

應聘到我們這裡工作的人想到的不是利潤或收入,而是因為他們喜歡寫作,喜歡設計,喜歡替人鳴不平。

這是完全不同的價值體系。所以我們無需制訂太多的條條框框來限制他們,哪怕他們有的人不那麼正經。”

黎耀陽再次不置可否,現在這個時代也許可以,放在21世紀?分分鐘教你做人。

不為錢?用愛發電嗎?

最後,他終於聊到了自己的私心。

“其實,我一直在潛移默化,努力培養年輕人讀我們的報紙,我們也設法讓報紙進入課堂,但我覺得這一切都很不夠。

如果給我足夠的機會和金錢,我會辦一份全國最好的面向兒童的報紙。

如果這個報紙創刊,每天早上你在教室就能看到它。

教師會引導10歲、11歲或12歲的孩子在電腦上閱讀這份兒童報紙。

只要給我這個特權,我會立刻實施這個計劃。

現在我們只在報紙的副刊裡開闢了一個孩子版,但不是每天出,也就每個月出版那麼四五期。

這樣做我認為是不夠的,兒童教育方面報紙可做很多工作,但現在我們沒有。”

他流露出對辦教育報紙的強烈願望,但又屢屢說出“如果我負責”、“如果我有這個權力”等,似乎已經有了一點怨氣。

看來他對現在擁有這份報紙的家族領導人並不滿意!

黎耀陽心中偷笑,這倒是一個可以利用的點。

跟這位總編輯聊得有點久,錯過了下一個安排。

中午12:30,比約定的時間晚半小時來到女評論家特魯迪的辦公室。

是的,這是一位女評論家,在女性剛剛獲得投票權的國度,出現了一位女評論家,著實讓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