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特倫頓行(第1/2頁)
章節報錯
(求訂閱!求票票!)
天氣越來越熱,夏天來了,大西洋城肉眼可見的多了許多遊客。
這些從內陸和南部趕來度假避暑的遊客,都是黎耀陽眼中香餑餑。
最近大西洋城各大酒店全部爆滿,就連很多百姓家,也都做起了旅館生意,這才是全民賺錢的節奏。
基爾埃蘭德還在忙活選舉的事情, 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在特倫頓,也就是新澤西的首府。
比起大西洋城,現在的特倫頓可以稱得上大都市,位於新澤西中西部,隔特拉華河與賓夕法尼亞州相鄰。
作為醜國獨立戰爭中,華盛頓帶領大陸軍贏得第一場勝利的地方,很多人都不知道, 特倫頓還有一段傳奇的歷史。
獨立戰爭爆發後,英軍從英國本土調來大批軍隊,其中包括來自德國的僱傭兵,這些人多來自德國黑森林地區。
因此被稱為“黑森僱傭兵”。
這些德國僱傭兵驍勇善戰,在紐約與新澤西等地多次打敗大陸軍,大陸軍被迫從新澤西撤往賓夕法尼亞州。
當時大陸軍士氣低落,大陸軍總司令華盛頓為了扭轉局面,不顧天氣嚴寒,在1776年的聖誕節之夜,帶領軍隊強渡特拉華河。
有一副著名的油畫,描述的便是這段故事——華盛頓橫渡特拉華河。
當時天寒地凍,河上結了冰,加上又是聖誕節,所以駐紮在特倫頓的德國僱傭兵根本沒有料到大陸軍會突然出現在他們的駐地附近,被打得措手不及。
經過短暫交火,駐紮在當地的德國僱傭兵幾乎全被俘虜,而醜軍則損失很小。
這一場戰鬥大大提振了大陸軍計程車氣,為獨立戰爭最終得勝打下了基礎。
德裔美國畫家伊曼紐爾洛伊茨以這場戰爭為題材,畫下的‘華盛頓橫渡特拉華河’因此而揚名。
醜國建國後,特倫頓短暫地成為醜國首都, 一向不喜歡研究歷史的醜國人,估計也不會知道特倫頓還有過這樣一段傳奇。
華盛頓甚至考慮過將特倫頓作為醜國永久首都,但因為南方各州認為這個地方太靠北方加以反對而作罷。
如果當時將特倫頓選為永久首都的話,現在恐怕大名鼎鼎的就不是華盛頓dc而是“特倫頓dc”了。
不過特倫頓之所以能發展起來,並不是因為這段歷史,而是因為其作為醜國最重要的製造業中心存在。
現在有一句非常知名的口號——“特倫頓製造,全世界都要”。
但終歸沒有生產太過重要的產品,諸如橡膠、電線、陶瓷和雪茄等,都是可以被替代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經濟大蕭條來了之後,特倫頓首當其衝萎靡的原因。
當然,那是以後,現在的特倫頓發達的很,走在街頭看到的百姓,個個臉上洋溢著笑容,這是幸福指數的最佳體現。
黎耀陽坐在勞斯萊斯上面,靜靜觀察著窗外街景,不禁想到了大西洋城的未來。
實業才是關鍵啊!
街頭巷尾, 人流如織,豔陽當空,卻不覺得乾燥,倒是個曬太陽的好天氣。
只不過黎耀陽沒那個時間和心情,他突然來到特倫頓自然不是為了旅遊,而是為了給基爾埃蘭德製造麻煩。
紐瓦克那邊已經準備就緒,船隻這幾天就會到港,他可不行基爾埃蘭德在這個關鍵時候給自己製造麻煩。
俗話說得好,最佳的防守就是進攻,被動等待不是黎耀陽的作風,他不想招惹麻煩,就只能給別人製造麻煩,讓你無暇顧及,他才最安全。
新澤西議會大廈至今已有百年曆史,從外觀上看跟國會大廈有幾分形似,只不過一個大一個小。
跟其他州議會大廈位於公園內不同,這棟歷史悠久的建築位於街邊,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立法大樓將其環繞。
讓司機在街邊停車,黎耀陽下車,簡單整理了下衣物,抬頭觀摩這座充滿歷史氣息的建築。
一位美女從另一邊下車,繞過車尾,挽住黎耀陽的胳膊,輕聲道:
“boss,來這裡幹嘛?”
是海蒂,這次跟過來除了長長見識,也順便放個假,在大西洋城時間久了,總會覺得膩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