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五王之戰(第1/3頁)
章節報錯
有個問題:
既然一個滿腦子榮譽感的傻孩子無法成為合格的家族繼承人,那麼,如何讓世家長子在接受主流文化薰染的同時又能具備一個領主必要的處世智慧和政治素養?
答案其實只有一個,就是依賴父親的言傳身教!
相比可以大肆宣揚的主流價值觀,“處世智慧和政治素養”這兩種東西很多時候微妙至極,有點兒類似華夏人所說的“韜略”和“權術”,是世家長子需要隱藏在光鮮亮麗的榮譽外袍之下真正的行為準則。
這是扔到別人家當侍從的孩子不可能學到的東西,事實上也只能依靠自家父子間的口傳心授。
所以可以看到一個普遍現象,次子大都送去給人當養子,在別人家的城堡裡被培養成忠誠勤勉、嚴於律己的騎士。
而家族的長子永遠都會被父親留在身邊——除非父親過世或者戰敗失勢。
山姆威爾曾如此形容自己打小接受的“繼承人教育”。
勞勃和奈德的經歷正好可以為長子和次子教育上的區別提供另一個更好的註腳。
雖然兩人同年出生,同給老瓊恩當養子,但奈德是八歲就來到谷地——這是次子們開始當侍從的標準年齡;
而勞勃則在十五歲的時候,父母因海難雙雙過世後才來到鷹巢城。
他以“風息堡公爵”的身份被瓊恩·艾林收養是因為“繼承人教育”必須由一個真正的大貴族接手完成。
第一卷中,勞勃和奈德曾因老瓊恩的兒子小勞勃的教育問題展開過一場爭論,勞勃想把那個熊孩子交給岳父泰溫撫養——“瓊恩既沒有兄弟,又只有這麼一個兒子,我怎麼能讓個女人家獨自撫養他長大呢?”
奈德雖然強烈反對這個動議,卻也不認為把孩子留給萊莎是好主意,他提出的替代方案是改由自己收養外甥。
但不論如何,至少兩人都認同一方公爵不能長於婦人之手,可見這在當時的社會是個普遍的共識。
當年的篡奪者戰爭爆發後,奈德也已因為父兄的橫死成為臨冬城公爵,但最終當上國王的還是勞勃,其中固然有勞勃是龍家遠親的緣故。
但在勞勃當仁不讓、奈德甘願讓賢的背後,深層次的原因其實是兩人從小接受的教育就迥然不同——哪怕他們有同一個養父。
這有點兒類似孔子倡導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奈德打從八歲那天開始就是作為布蘭登未來的得力助手和馬前先鋒來培養的。
假如沒有後來的意外,他之於布蘭登就會像凱馮之於泰溫,只不過最後他輔佐的物件換成了勞勃。
而勞勃則是生來就要做一方公爵的!
啟蒙教育的不同決定了兩人在眼界、氣魄、能力、魅力上的高下之分,也說明了在維斯特洛貴族社會的潛規則裡,長子和次子原本就是要培養成截然不同的物種的!
風息堡的老傢伙們評價藍禮時自然習慣性地拿次子模板來套,而藍禮顯然不像奈德那樣是塊輔佐哥哥的好胚子。
同為幼子,藍禮那朵弓馬嫻熟的“小玫瑰”就是他自己最鮮明的對照。
勞勃評價百花騎士洛拉斯時就說過:
“有這種兒子誰都會驕傲。”
而藍禮不光責任感差,武藝又太過稀鬆平常,光這兩點就足以讓唐納·諾伊把他看扁了。
而一旦你把藍禮當作一位有資格坐上王座的“長子”,他的形象立刻就迥然不同了。
藍禮身上其他的閃光點——比如野心、魅力、謀略和權術——則很少有讓老鐵匠之流見識到的機會,或者說即便有也會被唐納選擇性地忽略掉。
因為那些優點非但不是次子和幼子的加分項,反而會成為引來災禍的不安定因素。
征服285年的某天,不滿(或剛滿)七歲的藍禮一覺醒來,聽說大哥勞勃已經君臨鐵王座,而自己則成了風息堡公爵。
那時的藍禮甚至比全書開篇時的布蘭還要小。
作為家族幼子,藍禮的經歷實在太過特殊,他還沒來得及接受正統的次子教育就已戲劇性地被冊封為一方公爵。
這是他發展出“長子人格”的首要原因。
正如伊里斯和雷加的父子關係更近似“長兄與幼弟”,本身是長子的雷加由於受到過於年輕稚嫩的父親的壓制,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了次子的性格特徵——這是所謂“父如長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