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馬丁老爺子塑造瑟曦,參照了英國玫瑰戰爭時代蘭開斯特王朝的紅玫瑰王后——安茹的瑪格麗特,她是亨利六世的妻子,瑟曦的原型。

看名字字首即知,紅王后不是英國人,她是法國國王查理七世王后的侄女。

瑪格麗特嫁到英國之際,正值英法百年戰爭最後一個階段末期,雖然法國還有大片領土被英軍佔領,但自從出現聖女貞德奇蹟後,逐漸轉敗為勝,查理七世領導的抗英復國戰爭開始節節推進;

英國卻陷入財政和軍事困境,戰爭難以為繼。

瑪格麗特與英王亨利六世聯姻,正是英國尋求妥協停戰的結果,法方當時尚不具備全面收復失土的能力,也希望獲得休養整頓的機會。

亨利六世不想打下去,“鷹派”貴族卻不願妥協,他們憑著“強硬態度”在民間贏得口碑,可打仗需要大量錢財,得國王掏腰包,王室早就因戰爭負債累累。

於是國王悄悄派人與法國議和,同意割讓幾片領地給法國(法方視為歸還),英法王室締結婚姻關係,簽訂停戰協議。

英國金雀花王朝的國王愛德華三世,曾以母親的法國公主身份訴求法國王位,挑起慘烈的英法戰爭。

由於有前車之鑑,查理七世雖有女兒,卻選擇了王后的侄女許配給亨利六世,防止英王以母系血統為藉口,對法國王位有非分之想。

查理七世選擇的這位姑娘就是安茹的瑪格麗特,她的父親雷納有一大堆頭銜:

“安茹伯爵”、“洛林公爵”、名義上的“那不勒斯國王”,實則多徒有虛名,因為他的大片“領地”都被英軍佔領,其實是窮得叮噹響的貴族。

以至於英方來談論婚事時,雷納說:

“我樂意把女兒嫁給英格蘭國王,但我要宣告付不起嫁妝。”

查理七世派人將瑪格麗特的畫像送給亨利六世過目,英王對她一見鍾情,私下不斷稱讚“非常漂亮和聰慧的女子”,決定一反習俗,連嫁妝也不要,併為此簽訂了割讓領地的秘約。

其實亨利六世也是查理七世的外甥,他來到世上,源於他父親亨利五世當年的顯赫戰功。

亨利五世1415年挑起第二次英法戰爭,令蘭開斯特王朝重現金雀花王朝雄主愛德華三世的輝煌。

英軍用威猛長弓和精妙戰術,常以少勝多,勢如破竹,法國騎士丟盔棄甲,大片領土淪陷。

亨利五世俘虜了法國查理六世,住進巴黎的王宮,逼迫查理六世簽署屈辱條約,同意查理死後由亨利及其子嗣繼位為法國國王。

然後亨利五世以勝利者姿態娶回查理六世的幼女凱瑟琳公主,全英國都為他的軍功歡呼雀躍。

奈何老天故意作弄,亨利五世比查理六世小18歲,等到法王駕崩後戴上法國王冠原本毫無懸念,但他36歲英年早逝,而查理六世比他晚逝一個多月。

所幸亨利五世留下遺腹子,就是一生下來就戴上英法雙王冠的嬰兒國王亨利六世。

與當年父親的婚姻不同,亨利五世以勝利者姿態娶回法國公主,亨利六世卻在一敗再敗情況下割地求和,放棄嫁妝還只迎回個法國郡主。

婚姻被主戰貴族和平民厭惡在所難免,一開始就埋下悲劇種子。

議會為請求國王悔婚,居然同意拔款5000英鎊作為補償,國王不為所動。

王后嫁過來時,因為丈夫缺錢,她先變賣手頭的銀器支付水手的薪資。

來到英國後,過著儉僕生活,把家族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盡力扮演好“枕邊輔政”的角色。

亨利六世性格寬厚懦弱,加上對妻子疼愛有加,正好給王后提供了機會,國王患上越來越嚴重的“妻管嚴”。

如果在和平年代,國王夫婦興許幸福恩愛過完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