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六世也很不明智,他將自己捲入了貴族之間的私人糾紛中,進一步加劇了王國的兩極分化。

這種情況在1445年因亨利決定娶法國查理七世的侄女安茹的瑪格麗特而惡化。

一些貴族認為這是對法國人的投降,瑪格麗特對這位柔韌性強、非常不好戰的國王的明顯影響是另一個爭論的焦點。

似乎亨利的不受歡迎程度不會再下降了,他選擇了最受歡迎的朝臣,尤其是不受歡迎的薩福克伯爵威廉·德拉波爾,為國王樹敵更多。

即使是平民也不高興,如1450年傑克·凱德領導的叛亂抗議高稅收,腐敗的法庭,以及地方層面的司法缺失。

平民可能對政府沒有任何直接的影響,但這種不和諧可能給那些渴望推翻政權的貴族提供了另一個藉口,而不僅僅是擴大自己的利益。

由於所有這些壓力,再加上他的外祖父法國查理六世的精神問題,亨利在1453年精神崩潰也許就不足為奇了。

這場戰爭的導火索可能是英國最終敗給法國,失去了除加來以外的所有英國領土。

亨利病得很厲害,他不能移動,不能說話,也不能認出任何人。

在這種情況下,王國需要攝政王所以國家的問題開始急劇增加英格蘭分裂成兩個交戰的集團。

隨著英國國王的退位,英國貴族的財富和權力不斷增加。

歷史學家注意到一種他們稱之為“私生子封建主義”的現象。

這一過程的一部分是削弱了國王在地方層面對土地、財富和政治權力的控制。

大的地產所有者像國王一樣統治他們的地區,並能夠建立自己的私人侍從軍隊,只效忠於他們。

最終,這些貴族中的一些人變得野心勃勃,他們想起亨利·博林布魯克的成功,甚至認為自己配得上英格蘭國王的角色。

在他們的血管裡有一點皇室血統,一個男爵可以說服其他人跟隨他,特別是那些不受現任國王青睞的男爵。

這些強大的政治參與者被一些歷史學家稱為“過於強大的人”,因為他們有能力推翻合法的君主。

此外,現在法國的戰爭已經結束,這些“過於強大”的人可以利用他們所有的武裝隨從和財富來實現自己在國內的野心。

這一時期最有權勢的貴族是約克公爵理查。

理查德有兩個優勢:

首先,他是英格蘭愛德華三世的曾孫和馬奇伯爵的侄子,馬奇伯爵自己聲稱他是英格蘭理查二世的合法繼承人。

其次,他是英國最富有的人。

這兩個因素加上公爵的野心和軍事才能,結果是對亨利本已不舒服的王位構成了極其危險的威脅。

當亨利第一次發瘋時,攝政王顯然是理查,他在1454年被任命為全境守護者。

奇怪的是,人們對亨利統治的評價如此之低,以至於理查被視為改革的倡導者。

也許公爵一心想整頓宮廷,整頓王國,但最終,他打出了自己的牌,贏得了大獎:王位。

首先,理查尋求被提名為亨利的正式繼承人(當時國王沒有孩子。

公爵有強大的盟友,尤其是米德爾漢姆的內維爾家族,他們熱衷於結交朋友對抗自己的私人敵人,強大的珀西家族。然而,理查有兩個重要的敵人:憎恨這位公爵的安儒的瑪格麗特和薩默塞特伯爵埃德蒙·博福特,他也是愛德華三世的後裔,與任何人一樣雄心勃勃的貴族。

薩默塞特伯爵最終在戰場上被解決了——他於1455年5月22日在聖奧爾本斯被殺,這是玫瑰戰爭的第一場戰役。

事實證明,瑪格麗特女王是一個更難對付的對手,她從她瘋狂的丈夫手中接過王位,帶領軍隊對抗約克公爵。

1459年10月12日,理查在勒德洛的路德福德橋戰役中戰敗,被迫逃往愛爾蘭。

同時,議會,1459年的“魔鬼議會“,認定他是叛徒並剝奪了他的繼承人的繼承權。

回到英國後,他的兒子愛德華擊敗了瑪格麗特皇后,在北安普頓,約克公爵說服亨利。

他現在在倫敦塔,命名他為官方的王位繼承人,決定批准10月24日的協議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