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初期,蜂蜜是歐洲當時唯一的天然甜味來源,但蜂蜜的供應量不穩定而且產量少。

蜂蜜成了當時奢侈品,只有貴族用得起。

所以,聖經上說,天堂是流著奶和蜜的地方。

天堂有沒有奶和蜜不知道,但天堂一定少不了吃貨。

甘蔗這種高大的禾本科植物,是製作糖的原料,最晚在公元前300年在阿三馴化為作物。

一千年後才傳至華夏,霓虹,中東。

阿拉伯人最早大規模栽種甘蔗,埃及所產的糖過去視為全球最佳。

當年,大批阿拉伯人用極其殘酷的手段征服伊比利亞半島,隨後將甘蔗引種在征服地。

而歐洲在十字軍東征期間耶路撒冷,發現這種植物,竟然可以帶給他們幸福至極的甜味口感,從此甘蔗傳到了歐洲。

最初,糖屬於奢侈品,那是貴族的玩意。

威尼斯商人利用其商業艦隊,加上密佈於地中海地區的要塞,大打貿易戰,主宰了中世紀歐洲的糖貿易。

奧斯曼帝國的崛起,糖繼續向西傳播。

15世紀,奧斯曼已經奪走威尼斯人所控制的***地區,掌控了東西方的貿易商路。

威尼斯人和葡萄牙人聯手,開始了劃時代的遠航,其中就是為了尋找糖。

葡萄牙人發現了聖多美島,並在此引進了蔗糖生產,在這裡,蔗糖生產發生革命性變革。

蔗糖帶給了葡萄牙人和威尼斯人巨大的商業利益。

甘蔗的生長需要大量的人力灌溉,而糖的製作工藝本身也是一個極其耗費人力和時間的過程。

成熟的甘蔗要壓榨成汁,放入大鍋中持續熬煮直至水分蒸發。

為了保持一年四季都能有持續大量的蔗糖供應,各殖民地主需要考慮勞工的來源,販賣奴隸這條產業鏈就此產生。

非洲的黑奴買賣因此興盛。

後來,為了取得更大利潤,葡萄牙人又把甘蔗引進巴西,擴大生產。

其中,哥倫布的岳父在馬德拉群島就有一座甘蔗園。葡萄牙人因此主宰了蔗糖生產達一百年。

到了18世紀,英國、非洲和美洲開始形成穩定的“貿易三角”,英國把工業品或烈酒運往非洲,非洲把奴隸販賣到美洲,美洲生產加工的蔗糖又被銷回英國。

這場三角鏈條關係裡,英國累計了巨大的財富資源,也就此改變了蔗糖在人類經濟生活的裡的地位。

南美地區,海地的蔗糖也在此時得於迅速發展,當時,最高峰海地有48萬名奴隸從事蔗糖生產,而白人卻只有3萬人。

海地成了白人發財的天堂,而黑人奴隸的地獄,每天都有奴隸在生產蔗糖中死亡。

在當時,海地進口黑奴的數量竟然是醜國的一倍多。

這也導致了海地爆發了世界上第一場種族戰爭,戰爭從1791年打到1804,起因是因為當時的殖民政府不願意廢除奴隸制度。

最後,取得自由之身的奴隸控制海地,他們反過來驅趕屠殺原本的自由民。

但他們又缺乏管理的經驗,也缺少種植甘蔗的熱情。

使得海地的經濟迅速衰落,再給發展不起來,成為世界最貧窮的地區。

夏威夷的種植蔗糖歷史由哪些新教傳教士的後裔開始。

後來大量醜國人開始在夏威夷購買土地開闢為甘蔗園,再從華夏引進契約工,而夏威夷原住民由原本三十萬減少為現在的5萬人。

1876年,醜國與夏威夷簽署了貿易互惠條約,賦予了夏威夷蔗糖在醜國享有優惠地位。

這一轉變,導致了夏威夷蔗糖在接下來的二十年,暴增了十九倍,幾乎輸往醜國。

二十五年的光景,醜國人控制了夏威夷八成甘蔗園,原住人口降為3萬5000人。

後來,醜國於1890年施行了麥金利稅。

這一稅法規定,凡是簽署貿易條約者,都可以享有蔗糖免關稅待遇。

這個協議形同剝奪了夏威夷原有的優惠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