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海明威(二)(第1/4頁)
章節報錯
(求訂閱!求票票!)
海明威歲數和黎耀陽差不多,比他大一歲,但看起來卻像是黎耀陽的叔叔輩,一張歷經風霜的臉,跟年輕人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他很有意思,一見面就跟黎耀陽聊愛情,別誤會,他倒是不喜歡男人,他聊得是華人的愛情和白人的愛情有何不同。
然後她講到了自己,把自己描述成一個迷弟,在受傷時迷戀過一個大他七歲的女護士,兩人訂過婚,可後來還是被拋棄了。
透過聊天,黎耀陽能夠感受到這位大文豪既隨性又極度自律,他喜歡絞盡腦汁地打磨自己的寫作技巧,為了順利地寫下一個句子他付出不知多少努力。
為了在寫作上有所建樹,新婚時放棄了去義大利度蜜月的約定,而去了巴黎,因為那裡才是文學中心。
他和龐德的關係很好,他和菲茨傑拉德的關係也很好,那是一個文學群星薈萃的時間段,而所有能夠驗證那黃金般精靈飄落的時代證據,都封存於一張張相片,一篇篇信件中。
《打不垮的硬漢:海明威評傳》中寫道:
海明威喜歡搞特寫,內容大都是犯罪、暴力、拳擊、自殺、吸毒、賣淫、英雄行為和死亡事件等等,這實際上已經預示了他今後創作的獨特風格。
其中後來被發現並重印的代表性報道是《戰爭、藝術和舞蹈熔於一爐》。八壹中文網
而這在他的往來信件中也得以證明。
這印證了他的中的確包含這些主題。
海明威是一個不凡的作家,他力求作品與風格與眾不同,形成自己獨有的特色,這也和他的經歷有著極強的關聯。
中學時代,海明威就給學校辦的報紙和刊物寫過報道和短篇,他的寫作才能得到了非常好的鍛鍊和發揮。
後來去《星報》工作,那裡曾經培養了許多優秀的新聞記者。
報社內有一個文學部,專門]摘錄、蒐集報刊雜誌上一些優秀的文章和新聞資料供記者們和讀者閱讀。
在報社內部發行的工作手冊上,指導記者們“如何避免陳詞濫調,如何寫得生動活潑”,指導他們“寫好新聞報道的關鍵是文句要簡短,要以簡短的段落開頭,用詞恰當,語氣有力,作文流暢,從正面著筆。”
對此,海明威深有感觸地說:
“這是我在學習寫作上,得到的最好鍛鍊,也是寫作的重要原則,我永遠不記它。”
此外,報社裡一些出色的記者和編輯也為海明威的新聞寫作提供了知識和經驗。
後來從軍又讓他的寫作經歷得以進一點深化,那個年代,讓從戰場上下來的戰士,往往不是變成了詩人就是作家。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加拿大的約翰·麥克雷在1914年志願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並在一個炮兵單位擔任軍醫。
第二年,他在第二次伊普爾戰役的恐怖中佔據了前排位置,在那次戰役中,德國人發動了一次攻擊,包括戰爭中首次使用有毒氯氣。
在照顧傷者和哀悼死者同時,麥克雷在《弗蘭德斯原野》一書中寫道,這首詩是從陣亡士兵的角度出發的,他們的墳墓里長滿了野生罌粟花。
這首詩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受歡迎和被廣泛引用的文學作品之一。
其中,它激發了罌粟作為戰爭死難者“紀念之花”的使用。
先鋒詩人紀堯姆·阿波里耐經常把戰爭描繪成感官的醉人盛宴。
阿波羅奈爾是一位有著神秘過去的波西米亞藝術家——他曾因涉嫌偷了《蒙娜麗莎》而入獄——儘管年齡超過徵兵年齡,但他還是於1914年應徵加入了法國軍隊。
他興致勃勃地過著軍人的生活,後來把他的經歷變成了一系列名的實驗詩,他在一首名為《戰爭奇蹟》的詩中,對於文人的作品產生了催化劑的作用。
然而海明威對菲芡傑拉德說:戰爭永遠都是最棒的主總題——它能在最短的時間裡迅速集齊最多的材料,並將我們需要的所有東西全都堆到我們面前,而這些,通常需要我們等上一輩子才能獲得。
海明威在戰場上的時間並不長,剛剛過去一個多月,他便受了重傷,經過一系列手術,從他的雙腿取出的子彈和彈片殘骸共計227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