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最後一幕(第1/3頁)
章節報錯
而北洋艦隊在甲午戰敗之後是如何做的呢?
日軍從陸上完成對威海的包圍之後,炮彈日夜不停地向劉公島港內傾瀉。
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苦等救援不至,擔心殘存的軍艦被日軍俘虜,於是下令自沉。
但一部分北洋官兵害怕自沉軍艦會惹怒霓虹人,沒有執行命令,後來鎮遠、濟遠、平遠和廣丙等艦接連被俘,日軍毫不費力地從清朝海軍手中得到軍力上的補充。
戰後,霓虹聯合艦隊將鎮遠艦編入戰鬥序列,將其他一部分軍艦改為教練艦,將定遠艦停放在上野公園供人參觀。
相比之下,德國公海艦隊與清朝北洋艦隊不謀而合,都不想便宜對手,只不過清朝海軍執行上沒有德國人那麼堅決。
電影中充分還原了1918年光棍節這天,英法同德國簽訂停戰協定的場景。
鏡頭裡,列強又為如何處置德國公海艦隊而爭吵不休。
而此時的公海艦隊主力尚存,仍然是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包括11艘戰列艦、5艘戰列巡洋艦、8艘巡洋艦和50艘驅逐艦。
英國人建議先把公海艦隊扣留在斯卡帕灣,由皇家海軍看守,然後再在巴黎和會上討論處置方案。
率領這支艦隊的指揮官是德國海軍少將馮·羅伊特。
起初,包括羅伊特在內的很多德國海軍軍官,都曾幻想著英國人對自己的處置方式不會很苛刻,甚至有可能會將其中的一兩艘主力艦開回德國,但是隨後嚴酷的凡爾賽條約打破了他們的幻想。
11月21日,德國公海艦隊的70多艘軍艦正式向協約國投降。
在370多艘協約國軍艦的護送下,公海艦隊抵達蘇格蘭中部的福斯灣下錨,在合約簽署前,公話艦隊將作為抵押品被囚禁在斯卡帕灣。
英國海軍上將大衛.貝蒂發出命令:
“在今天日落時分,德國的旗幟從軍艦上降下,在沒有得到允許前,這面旗幟不會再升起。”
10多天後,公海艦隊分批達到蘇格蘭北部的斯卡帕灣。
軍艦主炮的炮栓全部被卸下,每艘主力艦上的水兵人數也縮減到200人,所攜帶的燃料幾乎不能讓艦隊駛離奧克尼群島周邊水域。
當拍攝這段情節的時候,被請來的德國裔演員各個神情悲憤,他們似乎感受到了幾年前的屈辱。
被扣押在斯卡帕灣的日子可不好受,英國人禁止德國水兵上岸,也不允許他們去別的軍艦上“串門”。
無所事事的德國水兵只能靠釣魚和抓海鷗來打發時間,順便改善一下伙食。
所有來往德國的郵件都要經過英國海軍審查,甚至有的德軍士兵牙疼需要找牙醫,儘管英國軍艦上有牙醫,但是英國人卻拒絕提供牙醫。
此時,公海艦隊的命運仍然懸而未決。
法國和義大利認為自己應該分得四分之一的軍艦,而英國則出於保持自己海軍優勢的目的,希望把這些軍艦全部解體報廢。
同時,英國人也留了一手,準備一旦在和約無法達成的情況下強行奪取這些軍艦。
戰爭雖然在1918年11月就已經暫時停止,但談判桌上的戰爭還遠未結束,1919年6月,擬定凡爾賽和約的談判十分不順利,德國依然有數百萬的軍隊,協約國軍隊也沒能踏上德國的領土。
因此德國方面拒絕接受協約國提出的苛刻條件,英國政府向德國政府下達最後通牒:
要麼6月21日中午之前全盤接受,要麼再次面臨戰爭。
此時談判雙方也在其他諸多問題上勉強達成了一致,德國人最終決定屈服,但需要兩天時間“體面的準備”,就是這兩天的時間,讓英國人後悔不迭。
雙方你來我往的唇槍舌劍眼看要接近尾聲,但沒有人把談判最新進展及時告訴在斯卡帕灣的艦隊指揮官馮·路特。
他和他的水兵們孤獨無望的被囚禁在斯卡帕灣,已經長達七個月,似乎已經被世人遺忘,僅有的訊息來源就是當地的英國報紙。
而當地報紙《The》關於“停戰談判瀕臨破裂”和“可能恢復軍事敵對”的報道,使魯伊特大吃一驚,他以為雙方的談判已經破裂,敵對狀態已經恢復。
他和他的艦隊再一次處在戰爭中!
然而,沒有大炮用來戰鬥,也沒有燃料用來逃脫,防止艦隊落入敵人手中、挽救德國海軍榮譽的唯一機會,只有在敵人行動之前自行將其鑿沉。
但此時沒有人告訴他,最終條約的內容細節還有待進一步完善,而合約簽字的最後期限也從6月21日中午延長到23日晚上。
不過有一點魯伊特卻猜對了,英國人確實打算奪取這些軍艦,無論德國人和法國人是否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