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出版掙錢嗎?(一)(第1/3頁)
章節報錯
(求訂閱!求票票!)
在人們為新教改革運動的孰是孰非爭論不休的時候,印刷的宣傳單便成為一種宣傳宗教思想觀念的重要手段。
他們在宣傳單上用卡通形象和激烈言辭來攻擊對方。印刷術的這一用途使更多人表達了自己對於一些宗教問題的想法。
雖然印刷術的傳播範圍並非僅侷限於西歐,但是俄國在出版印刷製品方面卻表現得十分遲緩。
直到1564年,莫斯科才出版發行了第一本印製書籍,比西歐晚了100多年。
截止17世紀開始的時候,俄國僅出版了約700本書,內容多為宗教方面。
此後,彼得一世倡匯出版更多通俗題材類書籍此後聖彼得堡發展成為俄國的出版中心。
與此同時,西班牙人還在美洲的殖民地建立了出版機構。
雖然西班牙殖民者從西班牙引進了許多西班牙書籍,但是有了殖民地出版社西班牙人便能夠自如方便地出版源自歐洲的書籍,同時也能夠讓殖民地作家有條件出版他們自己的作品。
而到了16世紀30年代墨西哥有了首家出版社。
墨西哥現存最古老的印製書籍是1539年出版的一本西班牙語和納瓦特爾語教義問答書。
16世紀末,墨西哥城已出版有近200本各式書籍。
秘魯利馬於1583年建立了數家出版機構。
18紀末,西班牙的殖民城市中已有18個建立了當地的出版社,作品大多具有宗教性質。
與西班牙殖民地的情形不同,巴西直到1808年才建立第一家出版社。
在此之前,巴西作家必須要把作品寄到葡萄牙去才能得以出版,因為葡萄牙政府禁止其南美洲殖民地自行印製書籍。
16世紀後期,歐洲人把印刷技術傳向霓虹。
雖然霓虹人早在8世紀時便已有了印刷行當。
但是,歐式金屬活字印刷術首次進入霓虹卻是在1590年。
這一年,傳教把金屬活字、模具機器和印刷機帶到長崎的傳教士培訓學校使用。
1591年第一本使用羅馬字元印製的書籍出版。
1597年第一本使用日語字元的印製書籍出版。
17世紀早期霓虹禁止了基督教,歐洲的印刷技術沒有了用武之地。
1611年之後霓虹很長時間沒有西式印製書籍出版。
直到19世紀中期,霓虹才又迎來新的一家古登堡出版社。
歐洲印刷技術傳入華夏的時間還要更晚一些,約在19世紀晚期左右。
在此之前華夏人已經使用木塊活字印製了許多書籍。
18世紀,華夏人採用了金屬活字印製技術,並用這種技術印製了8萬頁的帝國百科全書。
19世紀晚期,華夏開始嘗試從西方引進印製技術,為此建立了商務印書館。
商務印書館於1897年在魔都成立,是華夏首家採用西方印製技術的出版社。
資訊革命不僅使書籍得以廣泛傳播,出版業的發展也帶來報紙的大規模發行。
18世紀,中產階級生活方式逐漸形成,其首要的表現方式為報刊行業的興起。
1702年倫敦發行第一份日報,很快全英格蘭的人都開始閱讀倫敦的報紙。
此後的80年間,英格蘭有37座城鎮發行了各自的地方報紙在這些報紙中不但有新聞訊息,也有從醫療藥品到奢侈品的各種商業廣告。
雜誌也是在18世紀出現的,它們提供娛樂訊息和嚴肅的政治評論。截至18世紀80年代,英格蘭共有約150家雜誌社。
最著名的有《觀察家》,兩份雜誌的發行量共計近1.5萬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