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芝加哥之行(二)(第1/3頁)
章節報錯
(求訂閱!求票票!)
論壇報報社的正大門雖開在密歇根大道上,但大樓的底層卻在密歇根大道下一條與其垂直交叉的馬路上,那裡有一個報社自己的停車場,但面積不大。
黎耀陽乘車繞到樓下這個停車場時,卻被保安擋在門外,說非本報職工,任何人不得入內。
洛尼探出頭告知原油,告訴保安車內坐著的是受到貴報邀請參與剪彩儀式的貴賓。
然而這話等於白說,保安完全不買賬,像個機器。
於是洛尼只好下車到值班室向值班員解釋,也無濟於事。
沒辦法,黎耀陽只好去找塞西爾,沒有行動電話太麻煩,只能憑運氣。
好不容易等到人,誰知他說不能用報社的停車場,說報社停車場太小,員工本身都不夠用,對外來車輛是嚴格控制的,連連表示歉意。
讓洛尼到附近尋找公共停車場,不料附近幾個公共停車場雖然價格昂貴卻仍然滿位。
黎耀陽意識到《芝加哥論壇報》所在的市中心鬧市區的位置,是如何的擁擠。
這樣折騰一下就過去了20多分鐘,一看錶,已經快9點40分了。
塞西爾帶他來到社論部會議廳時,正好10點。
這個會議廳很有點書齋味道,四壁都是櫻桃木色的木牆或木櫃,有一處玻璃門內可看見櫃中排滿的圖書。
木牆上掛著兩幅白底裝裱的繪畫作品,分外醒目,橢圓形的會議桌也是櫻桃木色,這時與會者都已到齊。
這次會議討論的議題主要是研究第二天社論文章的選題,沒有文字摘要稿,記得共涉及6個選題。
第一個是關於移民問題。第二個是英國方面的新聞,在談到這個問題時還有些爭議,比如如何把握對英國的立場。
社論委員會會議開得很活躍,大家自由發表意見,不時發出朗朗笑聲,有時也會就某個問題產生爭議,但依然說話幽默、態度友好,氣氛十分融洽。
主編也是主持人,但較少發言,始終面帶微笑聽取大家的意見,像個忠厚的長者。
參會者中有一位最高個子是黑人,他儒雅開朗,快人快語,其發言常引起大家會心一笑。
總之,社論會議的活潑氣氛是在《大西洋城日報》未曾見過的。
會議開到10點半結束,會後,黎耀陽和塞西爾被引薦給各位委員,大家很熱情的上前打招呼,並主動要求和黎耀陽合影留念。
畢竟是《大西洋城日報》的老闆,還是有身份證的人。
鏡頭裡大家以多爾德主編為中心,我站在多爾德旁邊,個個笑逐顏開。
隨後,黎耀陽跟上主編的腳步來到編輯部,社論部和編輯部不一樣,這裡每個評論委員和編輯都有自己的獨立辦公室,比新聞部門的編輯記者氣派多了。
這樣的社論委員會每天都開,除了星期五和週末,也就是說一週開4次,每次都是上午9時至10時。
有負責讀者來信編輯工作的專門人員,讀者來信其實也是一篇篇小型評論,每天選擇若干篇刊於社論版的右側,取名《人民之聲》。
他們有一個社論版,還有一個評論版,主要是社外作者寫的。
評論版設在社論版對面一頁,所以也稱社論版對頁。
黎耀陽問了句:
“你們所有社論選題都要經過這個會議嗎?而且,這個會議似乎也沒有明確決定哪些題目第二天要上啊。”
因為他覺得當天的會議似乎就決定了第二天刊發芝加哥治安情況下降的社論,而該報每天刊發3篇社論。
至於“社論版對頁”的說法他是熟悉的,幾乎所有醜國大報都採取這種方式來安排社論、來信和評論,《紐約時報》是這一風氣的始作俑者,《大西洋城日報》也是如此。
“這個會議的主要目的是,就各類選題產生一個意向性的意見,就一些有意義的選題提些建議,同時大家可溝通訊息,討論未來的選題線索。
原則上所有社論都會經過這個會議,會後,主編會根據會上的意見和自己的思考通知大家確定的選題。
對一些重大的選題,主編還要請示發行人甚至集團公司。
有時即使不開會,如星期五,主編也會與各委員聯絡,就某些選題隨時做出決定。
選題一旦確定,評論員或專欄作家即投入緊張的寫作階段,我們要求下午4時截稿,社論必須在這之前完成。”對方這樣回答。
他繼續說:
“社論委員或評論員,每人都有明確的分工,各管一塊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