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育空(一)(第1/4頁)
章節報錯
(求訂閱!求票票!)
經歷了這些事,66號公路逐漸由一條單純的交通線路,變成了一個文化符號。
大蕭條和黑色風暴讓30年代的醜國充滿了絕望,但正是這種壓抑在人們心中的絕望,誘發了醜國藝術界的一次巔峰期。
音樂、戲劇、繪畫、雕塑甚至行為藝術的創作都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藝術家們在透過作品來反映社會問題的同時,也促成了許多創作上的革新,比如爵士樂的分支搖擺樂就在30年代興盛一時,來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
電影和動畫產業也迎來了大的發展,讓人們藉助膠片暫時忘記慘淡的現實世界。
66號公路也被各種各樣的藝術作品賦予了更多的文化內涵。
在大蕭條以及黑色風暴過去之後,二戰爆發,66號公路成為了全國各地的新兵前往加州聖迭戈軍港(醜國第二大海軍基地、太平洋最大軍港)的主要路徑之一。
這批被稱為“偉大的一代”計程車兵們,又給這條路賦予了光榮、犧牲等意義。
走上這條路的新兵不僅有白人和黑人,還有被邊緣化了很久的印第安人。
這些來自俄克拉荷馬州各保留區的印第安人在太平洋戰場上擔任通訊員,用自己民族的語言作為密碼,讓霓虹無法破譯醜國的情報,為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二戰之後,隨著旅遊業的興起,許多位於西部的世外桃源和壯美景色逐漸為人熟知,吸引了許多東部的人,走上了66號公路;
而西部那種異於東海岸的崇尚自由的牛仔文化也吸引著東部的年輕人,把66號公路當做追求個性獨立和精神自由的途徑。
這些人把他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藝術方式帶到了66號公路的沿線,讓66號公路的文化內涵更豐滿、更多元、也更現代。
這些年輕人的精神和思想,從文學史上與他們大致同時的“垮掉的一代”作品中可以看出。
比如,“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在路上》,內容便是來源於作者凱魯亞克自己駕車穿越醜國的經歷。
在50到60年代,像凱魯亞克這樣的美國年輕人非常之多,而他們穿越美國最喜歡走的路就是66號公路。
這本譭譽參半的書也在一定程度上為之後越戰時期興起的嬉皮士運動奠定了基礎,它同時也可以反映出66號公路在那個年代被貼上的文化標籤:叛逆、自由、奔放。
心中充滿憤怒、沉迷在幻想中的年輕人穿梭在66號公路上,將前衛藝術、抽象藝術、搖滾樂和迷幻音樂帶到了沿線的小鎮上,把66號公路重塑成了一條非主流文化之路。
很多文學、藝術和音樂作品也直接把66號公路作為了創作靈感,比如一首早期搖滾歌《在66號公路找點刺激》(《汽車總動員》主題曲)便是創作者在沿著這條公路旅行的時候所寫。
歌詞基本是由沿途地名組成的流水賬,發行後轟動一時,被很多人翻唱。
“垮掉的一代”被看作是西方第一個後現代亞文化(即小眾文化),而之後的嬉皮士則是一次重要的反主流文化運動。
66號公路見證了它們從出現到興盛,再到逐漸迴歸主流的整個歷程,公路沿線留存至今的那些抽象現代藝術作品便是它們留給後世的文化遺產。
在以高速公路為主體的美國州際公路系統開始大規模發展之後,66號公路在交通上的地位逐漸下降,並在1985年被正式從道路系統中除名。
但它在幾次大事件中累積的名望卻始終興盛不衰,吸引著世界各地嚮往它的人們前去拜訪。
因此在它經過的幾個州,都成立了專門的組織來保護這條已經被官方拋棄的公路。
黎耀陽準備效仿66號公路,準備成立一個一號公路發展委員會,全力振興一號公路,爭取讓這條貫穿南北的大動脈成為一條時尚且具有歷史意義的公路。
委員會成立,開發專案組成立,接二連三的好訊息誕生,讓新落戶大西洋城的居民看到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而隨著道路開發專案落地,大量的工作需求,也讓老百姓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一掃之前的頹廢,大西洋城開始顯露出勃勃生機。
濱海大道旁,‘深藍大廈’拔地而起,進展非常快,估計再有一年時間就能竣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