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訂閱!求票票!)

而現在的育空,人數比後世多得多,因為正處於淘金熱的末期,還有很多瘋狂的投機客在此地駐紮。

黎耀陽當機立斷決定在育空開闢送酒專線,也是想趕上這最後一段熱度狠狠賺一筆,再過幾年可就賺不到了。

“這條線一定要注意安全,目前應該只有我們注意到這個渠道,能壟斷多久就壟斷多久。”

“放心吧陽哥,這條線我親自盯著,等我能下地了就跑第二趟,第一批運的酒要不了多久就賣空了,天知道那些淘金客有多需要烈酒,花起錢來不要命!”小七感慨說。

“那肯定,天寒地凍的淘金,如果沒有烈酒暖身子,他們撐不了多久,事實上我很想知道,在我們的酒沒有賣過去之前,他們是怎麼熬過這漫長冬季的。”

小七聳了下肩:

“為了取暖,劣質酒精在當地一樣暢銷,而且他們很懂得透過活動取暖,嘿,您懂得,那邊少不了女人,康棟樑也沒少做皮肉生意!“

他壞笑了一聲轉而道:

“對了陽哥,那邊有淘金客提出要更烈的酒,阿爾伯特那邊有沒有辦法?”

“更烈的酒?伏特加嗎?”黎耀陽想了想:“我跟阿爾伯特說說,不知道他能不能做出來。”

很多人一直認為伏特加誕生於北極熊,但也有一說伏特加誕生於波蘭,伏特加在兩國都被看作民族象徵。

這兩個國家,關於誰先發明瞭伏特加的爭論綿延幾個世紀都沒有停止。

伏特加在這些地方擁有重要的經濟和社會地位,幾個世紀以來,它還擔負著充實國庫的重任。

有種說法,伏特加被譽為生命之水,可見其存在的意義。

伏特加是最清澈的酒精飲料,它清澈如水。

但這種完全徹底的清澈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自身獨特演化的結果。

其他酒精飲料的發展方向是口感複雜,尋找最佳的貯藏條件和理想酒樽。

與威士忌不同的是,伏特加追求的是清澈和精緻。

不管是何種風格,伏特加清澈純淨的特質一直沒有改變。

伏特加酒之間的差異,首先是由品牌的風格和傳統決定的,其次它還是一種歷史遺產。

因為每一個國家和地區都給這種飲料在口味和形態上打上了自己深深的印記。

俄語“Vodka”和波蘭語“Wodka”有著同樣的詞根,斯拉夫語的意思是指少量的水。

在古代北極熊,文獻中第一次提到“伏特加”是1533年下諾夫哥羅德的編年史中意為“藥”。

用它來擦洗傷口,服用它可減輕頭痛。

兩個世紀以後“伏特加”一詞出現在官方檔案中,葉卡捷琳娜一世1751年頒佈的命令。

這時,它就已經具有烈性酒精飲料的含義了。

而在波蘭,“Wodka”一詞出現於18世紀經過三次蒸餾的70度的烈性酒精被稱為okowita(類似拉丁語aquaVitae。

而當它被用水稀釋到30%40%後,就叫做prostawoda"(普通水,其縮寫wodka就成了最終的名字。

直到19世紀,伏特加一詞才被廣泛使用,因為甚至在19世紀末的百科全書裡,術語“維諾Vino”(酒都比術語“伏特加”用得多。

為什麼波蘭主張伏特加起源於自己?

過去,波蘭是熱那亞商人到北歐各國的必經之路、當然其中還有德國的醫生和來自其他國家的煉丹師。

因此,波蘭被很自然的成為伏特加的誕生地之一。

那裡的人們開始瞭解有關酒精的知識可能是在12世紀左右。

但其用途卻長時間只侷限在煉丹藥上,就是當時那種珍貴稀有、‘魔力無邊’的藥。

但隨著技術的提高,人們開始更加重視香草、香料和水果浸泡出來的味道和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