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鐵王冠(第1/5頁)
章節報錯
(求訂閱!求票票!)
拍賣會開始後,白手套在臺上對著倫巴第鐵冠大談特談:
“774年6月,倫巴第王國末代國王德西德里烏斯向查理大帝的法蘭克大軍投降。
隨後,查理大帝帶上了倫巴第鐵王冠加冕國王,倫巴第人所建立的倫巴第王國就此覆滅。
此時,距離查理大帝773年翻越阿爾卑斯山才一年左右。
進展如此順利或許連查理大帝都意想不到。
那麼,是倫巴第末代國王德西德里烏斯昏庸無能嗎?
歷史上並未有直接的記載,相反,這位國王在登基之後極力開展外交。
而就在3年之前,即771年之前,德西德里烏斯還是查理大帝的岳父,兩國的關係還非常好。
這位國王接手的是埃斯托夫756年去世後的混亂的倫巴第王國。
他能夠登基,本就依靠著法蘭克人和羅馬教宗方面的支援。
所以他上臺後必須極力維持法蘭克人、倫巴第貴族以及羅馬人三方的平衡。
而德西德里烏斯用的,也是最為常見的一種方式:聯姻。
其中最為關鍵的一步,將自己的女兒德西蒂塔拉嫁給查理大帝,以此進一步鞏固倫巴第人與法蘭克人的友好關係。
當然,此時的查理還不是之後戰功卓著,加冕羅馬人皇帝的查理大帝,而僅僅是丕平的一個兒子。
法蘭克國王丕平768年去世後。
按照法蘭克人的傳統,國王去世後,國家是要平均分給兒子的。
丕平有兩個兒子,長子就是查理,次子為卡洛曼一世。
卡羅曼一世雖然為次子,但他總覺得,自己應該獲得父親丕平的所有領土。
這是因為他的哥哥查理是丕平未婚先育的兒子。
所以,兄弟倆矛盾始終不斷,內戰也自然要打的。
倫巴第國王德西德里烏斯選擇了查理一邊,770年,女兒德西蒂塔拉與查理完婚,並幫著查理來對付卡洛曼一世。
德西德里烏斯很清楚,法蘭克人、倫巴第貴族以及羅馬人三個方面,只要把握住法蘭克人,自己的統治就是穩定的。
‘丕平獻土’後,自己雖然承諾要繼續‘歸還’羅馬人部分‘領土’,但只要把法蘭克人不說什麼,羅馬人也不太會,也不太敢計較。
而被法蘭克大軍打怕了的倫巴第貴族則更不會說什麼。
這既是一個穩定的結構,又是一個脆弱的聯盟。
771年,發生了兩件離奇且具有轉折意義的大事兒,令倫巴第王國迅速滅亡。
第一件是查理與德西蒂塔拉離婚,迎娶年僅17歲的希爾德加德作為王后。
但為何離婚,人們始終無法給予明確解釋。
第二件是卡洛曼一世的忽然去世。
卡羅曼一世比查理小9歲,此時也年僅20歲。
有說法稱,卡羅曼一世是鼻孔大出血而死。
這兩件事兒共同導致一個結果,即法蘭克人與倫巴第人徹底決裂。
首先,查理與倫巴第國王德西德里烏斯的女兒離婚,令德西德里烏斯既吃驚,又感覺到了侮辱。
他終究無法為了民族和國家而忍氣吞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