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梅大師(第1/4頁)
章節報錯
黎耀陽眼睜睜看著北愛賭場大起大落,最後心有慼慼,有種兔死狐悲的感覺。
他想到了‘深藍大廈’,也想到了野心勃勃的‘雲端賭場’,最後會不會落得跟北愛賭場一樣的下場?
患得患失的情緒誰都會有,不會因為你有錢,這種情緒就不會來,只不過有錢會讓你更加從容的面對這種情緒。
而黎耀陽選擇的辦法就是不去理會,對他來說,這種情況唯一要做的就是等,等大環境改善了,錢自然就回來。
在此之前,他還是更加專注自己的事業。
大西洋戲劇中心一直在上演《音樂之聲》,一週兩場,場場爆滿,其它日子則插演《歌劇魅影》等經典劇目。
對大西洋城居民和遊客來說,大西洋戲劇中心是必來打卡的景點,在花園裡欣賞一出經典之作,絕對是享受。
這天,黎耀陽在劇院視察之後,就見小二帶著一位留著長辮子的華人走過來。
那華人佝僂著身子,一副諂媚模樣,長得賊眉鼠眼,給人留下不太好的第一印象。
“陽哥~”
“嗯,你那邊忙完了?”
“剛送了一批走,‘野牛’的銷量太好了,供不應求啊。”
“畢竟是新酒,而且口味對得上醜國人的胃口。”
“是,對了陽哥,給您介紹一下,這是我們在京城遠方親戚家的包衣,叫他富貴兒就行。”
喲?包衣?這算是見到活的包衣了?
黎耀陽覺得很有趣,以前只在電視上裡看到過包衣,但活著的還真就沒見過。
什麼是包衣,顧名思義,包衣就是奴才,是清朝統治者奴僕中的一種。
不過雖為奴才,卻也是清朝統治的重要一部分,有許多包衣奴才出身的人在清朝當官、為妃,名垂史冊。
《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先生的家族就是包衣;嘉慶皇帝的生母孝儀純皇后也是包衣出身,得寵之後其家族被抬旗,編入內佐領。
“包衣奴才”就是“家生奴才“,“家生奴才“是滿語“包衣阿哈“的譯稱。
將“阿哈”譯為漢文就是“家奴“、或“奴才“,因此就出現了“包衣奴才”這個專屬稱呼。
單看“奴才”這個詞便知道這些人身份不高,包衣奴才只存在於滿洲八旗制度之中。
按照清朝的制度,“包衣”不是八旗中獨立的組成部分而是依附於他的主人所在的旗。
其中上三旗的包衣都是由內務府管轄,專門用於服侍皇室;而下五旗包衣奴才則是分屬下五旗的王公貴族。
上三旗包衣家的女子是要參加宮女選秀的,也是清朝宮女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被皇帝看中的話,是有機會做嬪妃的。
一般情況下,男包衣會作為府邸的府官,女包衣會作為府邸的婢女,他們這一生都不會有能夠改變命運的起伏和波折。
但可能一不留神就會惹怒王爺或者宗室貴人,冠上殺頭的罪名,生活比起上三旗的包衣來說會悲慘很多。
包衣奴才的來源一般有三種:
一是在戰爭時期,劫掠其他部落的人強迫他們成為自己的奴隸,而且這些奴隸作為戰利品,可以隨意買賣、打殺,地位及其低下;
第二種就是“家生子”,家生子的父親或母親本身就是旗人家中的奴才,生下了孩子之後,孩子也會成為這家的奴才,綿延傳承,世代為奴;
最後一種就是平民家中貧窮,到了賣兒賣女的地步,孩子被別人買走之後,就成為了包衣奴才。
這些包衣奴才雖然地位很低,任主人差遣,但是他們也有一個優勢,他們與有權有勢的上層圈子的人物距離更近,也更能說得上話。
雖然在他們主人這裡,他們是地位卑賤的奴才。
但是對圈子外的人來說,這些混得好的包衣奴才,是外人爭搶巴結的物件,比那些地位普通的人更加容易賺得一身富貴,說起來倒有點狐假虎威的意思。
清朝建立之後,皇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穩固自己的統治,在任命官員的時候更是以滿人為中心。
與此同時,包衣奴才深受主人的信賴,不僅能夠擁有旗人的戶口,而且是有機會參與政治的,還可以參加科舉,甚至還能成為達官貴人。
其實包衣奴才出身的貴人其實也並不少見,比如說大貪官和珅、大將軍年羹堯,而且就連雍正皇帝的母親德妃烏雅氏也是正宗的包衣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