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商業在像紐約、芝加哥和底特律這樣的城市蓬勃發展,租戶選擇長期租賃這些鋼筋水泥機器間的樓層。

因此,每個建築都是由承租人承諾的長期未來現金流的組合。

抵押貸款證券將這些現金流入轉化成債券的利息,然後支付給投資者。

摩天大樓抵押債券將新型的“空中租金”轉化為貨幣資產。

當然,摩天大樓債券並非憑空出現。

20世紀20年代之前,抵押貸款證券就有悠久的歷史,芝加哥的.施特勞斯公司宣稱已經於1909年開發和完善了單體建築的抵押貸款證券化。

.施特勞斯最開始是一家中西部的抵押債券公司,但它後來成為摩天大樓債券的主要發行商。

20世紀20年代的高峰期,摩天大樓債券市場被三家公司主導:芝加哥的.施特勞斯公司、紐約的醜國債券和抵押貸款公司以及同樣在紐約的.米勒公司。

債券公司在證券化過程中發揮了核心作用。

它們不僅設計債券條款、支付時間表、票面利率和抵押要求來發行債券,也向公眾出售債券並提供相關服務。

它們向借款人收取租金,並向投資者支付債券利息,安全是它們的標誌。

只不過後來,這個龐大的單體建築債券市場消失了幾十年,抵押貸款債券市場是其自身成功的受害者。

早在20世紀20年代之前,這個新時代的抵押融資方式的弱點就暴露出來。

哈里·S.布萊克是一家參與新澤西州發展建設的主要公司的總裁,他曾在1911年指出:紐約下城區的摩天大樓問題吸引了更多的關注……

市政廳下的眾多大型辦公室建築很難取得合理回報的問題,加上最近一兩年新建建築引發的激烈競爭昭示著,就寫字樓、劇院和酒店而言,紐約已經過度建設了。

戰前的金融問題有所緩解,辦公樓宇的建設恢復了繁榮。

很多新發行的債券都是小面額的,以吸引相對保守的小額投資者,其絕對數量甚至震驚了房地產行業的領導者。

由於債券發行而非基本需求導致的寫字樓市場的完全投機和市場泡沫:不管是否需要,建築物的建設完全為了方便投資商行發行債券……

由於有投機者不顧投資回報而借入全部的建設成本,造成了產品過剩。

然後,他們賣出建築物獲利並繼續在另一個地方重新開始……

沒人喜歡那些建設成本全部依賴於借貸、投資商行本身只佔有極少部分股權的融資方案,除了投資方。

總之,馬菲特想要建造摩天大樓作為大西洋城的標誌物,除了想要藉此提升自己的地位外,更多還是為了賺錢。

“說實話,我並不支援你建摩天大樓,但如果你堅持,我會給予一定的支援。”黎耀陽這樣說。

“謝謝,其實資金倒還好,關鍵是落成後盈利的問題。”

馬菲特心裡有數,他也不是一拍腦門就決定的。

“你的意思是,希望我們集團入駐?”

“對!給你留三層如何?”

“額,不大夠,我還有報社,還有酒店集團、客運公司等等,一個報社就得佔三層。”

馬菲特大手一揮:

“那就給你6層,不夠再說。”

6層?大手筆呢,前提是不要錢。

但以黎耀陽對這傢伙的瞭解,不要錢是不可能的,絕對不可能的。

當然,這是後話,暫時不提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