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4 賜子土渾(第1/2頁)
章節報錯
涼州武威姑臧城,早在前涼時期便是隴右重鎮,如今又是涼州總管府所在,是隴右的軍政中心,所以這裡準備的迎駕場面也尤其的盛大。除了涼州總管韓果並一眾僚屬之外,還有近日所集結起來的數萬漢胡武裝,在姑臧城外陣列分明、旌旗林立。
在這盛大的迎駕隊伍當中,有一名身穿素衣短褐的中年人很是醒目。左近其他人或是身著戎服,或是華麗的裘衣錦袍,唯此一人衣著最是樸素,卻又站在迎駕隊伍的最前方,幾乎與涼州總管韓果並列,又足見其身份不俗,於是越發引起了旁人的好奇注視。
這中年人不是別人,正是不久前才晝夜兼程趕到武威來的吐谷渾可汗誇呂。此時在眾人的注視和竊竊私語的議論之下,誇呂自是滿心的不自在,但他眼下卻也無心關注這些事情,只是不斷的踮腳向東面望去,同時幾次湊近到韓果身邊小聲詢問道:“請問韓使君,聖駕幾時可至?”
因為姑臧這裡集結重軍,所以韓果便留此等待聖駕到來,沒有率領屬眾前往州境相迎,此時聽到誇呂的問詢,便沉聲說道:“聖駕行止有期,可汗安待即可。若覺秋風寒涼,可暫入後帳坐臥片刻。”
“不必、不必!群眾皆於此長立等候,我又怎可失禮!”
誇呂聽到這話後連忙搖頭擺手道,他作這幅裝扮本就是要表達恭順,若因畏寒便到帳內等候,這番做派反倒成了弄巧成拙。儘管天氣真的是非常冷,但他還是咬牙堅持站在原地。
終於在午後又過了將近一個時辰,東面郊野有奔馬快速的向此馳行而來,告知在場眾人聖駕已經將要抵達。眾人聞言後也都紛紛抖擻精神,爭取展現出更好的面貌出來。
不多久,王師前部便來到了姑臧城外,在此間軍士們的引領下入駐早已經建造好的營壘中進行休整。隨著前師陸續抵達,聖駕也終於在萬眾期待中緩緩向此駛來。
“臣等參見至尊,恭迎聖駕西巡入州!”
早已等候多時的群眾們在涼州總管韓果的帶領下紛紛俯身參拜下去,口中也在呼喊著提前約定好的頌詞。
至於吐谷渾可汗誇呂和其他一些***王們,由於本身並非大唐臣子,倒是不需大禮參拜,自有另一套歸義禮節。
可是當其他***主們也都紛紛大禮作拜下去的時候,還待深躬為禮的誇呂頓時便被凸顯出來。
遼東慕容氏本來就是崇慕漢風的東胡表率,吐谷渾西遷後又因經營商貿而需與外部進行頻繁的交流,所以漢化的程度也是非常高。誇呂更是屢屢遣使與南梁、北魏進行溝通,這也是吐谷渾能夠壓制氐羌群胡而做大河湟的原因之一。
誇呂自知自己作何衣著裝扮還僅僅只是一種態度的表達,可要是直接這麼磕頭作拜,那他未來再想以吐谷渾可汗的名義統治海東諸部群胡可就難了。在此群胡眼中,他將會淪落為和他們一樣的地位,只是臣服於大唐的附庸,彼此間不再有高下之判。
儘管眼下的他受迫大唐的強勢威逼,但內心裡還是有些不肯當眾自認為大唐藩屬而俯首稱臣,所以儘管在人群中被凸顯出來,但他還是硬頂著壓力沒有作拜下去,只是鞠躬更深,以至於額前亂髮都觸及塵埃,姿勢也顯得很是彆扭。
早在行途之中,便有涼州州屬詳細奏報此間人事情景,再加上誇呂這比較出眾的裝扮和姿勢,李泰自然也一眼便看到了對方。
他先示意眾人免禮,而後便與韓果等眾涼州官員們略作寒暄,等到諸邦國國主酋首們入前相見時,李泰的視線才又望向那排在前方的誇呂。
待到誇呂入前表示歡迎的時候,李泰伸手握住了他的手腕,直將他拉到身前來笑語說道:“天意獎善懲惡,今見可汗姿態甚恭,有異往年,朕心亦甚慰。兩邦用武雖然大損邦交,但也並非盡是惡事,但若能使人自警,笑抿前怨而重修邦好,亦是大善!可汗今來相迎,想應知此道理,朕亦不忍使你曝於寒野、不加恤問。”
說話間,他向後方一招手,示意後方中使奉上一領錦袍,便讓誇呂站在自己面前將這衣袍穿在身上。而這樣一番做派狀似關懷,卻無疑讓誇呂心中羞恥感更加倍增,只覺得自己正在被唐皇捏在手中玩弄,但他也不敢當眾拒絕這一善意,將這錦袍穿在身上之後,便又蹈舞致謝。
誇呂如此卑躬屈膝,自然有其原因。當他晝夜兼程趕來涼州時,才發現涼州師旅竟已抵達祁連山口,而一些曾經在伏俟城接受他封賜的海東羌胡名王們,更是積極的為唐軍嚮導,各在祁連山中分扼險要,大有歡迎唐軍入境之態。
換言之,他若當真固執不肯來見,這一頓毒打看樣子已經是無可避免,即便是唐軍暫時還未能長久佔據海西,但在這些羌胡部族的配合下,侵佔海東想非難事。
海東乃是吐谷渾境內精華,河湟上游俱流經此,也是吐谷渾境內最重要的耕牧區域,一旦此間被侵佔,那吐谷渾即便不死也要只剩小半條命了,祖輩數代低調發展、得來不易的成果恐將一朝喪盡。更重要的是喪失祁連山赤嶺一線的天險阻礙,到時候只能雌伏於大唐刀鋒鐵蹄之下苟延殘喘。
對於誇呂這樣的態度,李泰還是比較滿意的。儘快其人還有著比較明顯的想要保持獨立的不臣之心,但他也並不奢望能夠立刻馬上的便徹底收服吐谷渾,此番西巡雖然也有用兵的計劃,但主要目標也並非吐谷渾,而是更西面的西突厥。所以此番針對吐谷渾,主要還是以敲打為主,輔之以其他手段來加強互動與影響。
因為接下來還要在涼州舉行講武田獵等一系列活動,李泰便也沒有入城,乾脆入駐城外的軍營,在大帳中宴請誇呂等一干胡邦首領。
大唐若想長久的控制隴右河西,乃至於以此為跳板而攻略西域,只憑本土派遣大軍駐紮並不現實。不要說在這中古時代,哪怕是到了科技發達、交通便捷的後世,遠離本土的長途駐軍成本都極為的高昂,所以必須要巧妙的利用當地力量。
李泰此番西巡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在隴右河西與西域地區建立起一套羈縻統治的秩序,涼州姑臧作為隴右重鎮,也是未來管理執行這一套羈縻秩序的地方,之前從秦州、河州等地奔來迎駕的諸胡酋首也一路追隨至此,加上涼州這裡所聚集的,單單各方胡酋部大並諸邦國首領便足有數百人之多。
這當中有的胡酋曾經接受過北魏或西魏、以及來自南梁的冊封,這一份藩屬關係自然被大唐所繼承。當然也有謝絕入朝、就此失聯者,有的是本身部族勢力已經被兼併消滅,有的則是不願意接受大唐的管轄。總之,這些勢力如果錯過加入大唐的羈縻體系中來,絕對不會是大唐的損失。
對於這些邦國部族的首領,李泰如今來到涼州親自授予他們各種官爵。不同於大唐文武功士們所接受的開國爵賜封,這些胡酋們皆授歸義爵。
按照他們各自勢力的大小、部族所在的位置以及對大唐命令遵從與否,歸義爵位最高為王、次而為公、再次為侯,官職則基本上就是他們各自領地設立羈縻州郡,大者為刺史,小者為郡守。同時每一片區域設立一個都督府,由當地勢力最雄或是能夠服眾之人擔任都督。
這些胡官們除了管轄各自領地領民之外,還要承擔一部分來自大唐的指令與義務,包括但不限於進獻方物、聽從調遣與朝貢參拜等等。
相對應的,大唐則需要給他們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護,在他們彼此間產生糾紛矛盾的時候負責調和仲裁,遭受外部進攻的時候則直接派遣軍隊幫助他們迎戰防禦,同時也與他們之間展開互市商貿。
這當中所牽涉的一系列權利與義務,一眾胡酋們一時間也難以盡數消化。不過這也沒什麼,隨著後續相關規令的執行形成新的秩序,這些人總能有機會親自感受。